跳转到主要内容

女性遭受亲密伴侣暴力的心理疗法

系统综述问题

家庭暴力(伴侣或前伴侣的身体、情感、性方面的虐待和控制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很普遍,这会导致长期的身心健康问题。心理疗法(由受过培训的人提供咨询)可以改善女性的心理健康,使她们能够专注于制定安全计划,为自己和孩子获取资源,最终摆脱家庭暴力。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了截至2019年10月的科学文献,以寻找对接受心理治疗的女性家庭暴力幸存者与未接受心理治疗的女性家庭暴力幸存者进行比较的试验,以了解此类治疗是否安全有效。

试验特征

受试女性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或对照组。我们发现了33项试验,共涉及551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三分之二处于失业状态。其中一半女性已婚或与伴侣同住,并且一半女性遭受的家庭暴力发生在过去12个月内。心理治疗大多是面对面进行的,但因治疗时长(2至50 次)和提供治疗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护士、心理学家、社区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研究人员)而异。医疗机构、社区中心、家庭暴力避难所以及庇护所邀请了这些女性受试者。19项试验测量了女性的抑郁程度,2项评估了自我效能(受试女性是否相信她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并且所有试验都统计了退出研究的情况。我们使用退出研究的人数来衡量心理疗法的不良影响。大多数试验在开始后的六个月内对这些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随访。

关键结果

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心理疗法可能会减轻遭受家庭暴力(治疗后6至12个月)的女性的抑郁症及其焦虑症状。心理疗法似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然而,我们不确定心理疗法是否能提高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医疗保健和家庭暴力服务接受度、安全规划或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重新接触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总体而言,我们无法合并大部分研究来给出整体情况,需要在类似的随访时间点进行更多具有一致结果的试验。因此,虽然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可能会通过心理疗法得到帮助,以改善她们的情绪健康,这反过来又可能有助于她们从复杂的创伤中获得安全、支持和整体康复的持续需求,但我们不确定心理疗法能否改善她们生活的这些方面.

研究背景

针对女性的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很普遍,这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遭受IPV的女性经常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频繁寻求健康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经历过IPV并有心理健康诊断的女性应接受循证心理健康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心理疗法是否对IPV背景下的女性有效,以及它们是否会造成伤害。

研究目的

旨在评价心理疗法对经历IPV的女性在6至12个月的随访中对抑郁、自我效能和伤害指标(退出治疗)的主要结局以及其他心理健康的次要结局,如有效性症状、焦虑、生活质量、再次接触IPV、安全计划和行为、医疗保健和IPV服务的使用以及社会支持。

检索策略

截至2019年10月,我们检索了Cochrane常见精神疾病对照试验注册库(Cochran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CCMDCTR)、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PsycINFO和其他三个数据库。我们还检索了国际试验注册库以识别未发表或正在进行的试验,并手工检索选定的期刊、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列表和灰色文献。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准随机对照试验、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和心理疗法的交叉试验,这些试验对16岁及以上自我报告最近或终身存在IPV经历的女性进行了心理治疗。我们纳入了女性或同时经历过心理健康诊断、或药物滥用、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试验。与常规护理、不治疗、延迟或最少干预相比,心理疗法包括针对认知、动机和行为的广泛干预。我们根据Cochrane常见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列表对心理疗法进行分类。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提取资料并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估。在短期(基线后最多6个月)、中期(6到12个月以下,主要结局时间点)和长期随访(12个月及以上),我们对实验和比较项的干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由于试验间的高异质性,我们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 SMD)表示连续性,使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表示二分结局,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33项心理试验,涉及5517名受试女性,她们将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2798名女性,51%)和对照组(2719名女性,49%)。心理疗法包括11种综合疗法、9种人文疗法、6种认知行为疗法、4种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和3种其他以心理为导向的干预措施。没有试验归类为心理动力学疗法。大多数试验来自高收入国家(美国19项,伊朗3项,澳大利亚和希腊各2项,中国、印度、肯尼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西班牙和英国各1项)、从医疗保健所、社区、庇护所或避难所,或以上任何一种或全部合并中招募的女性。心理治疗大多是面对面进行的(28项试验),但因治疗时长(2到50次)和提供治疗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护士、心理学家、社区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研究人员)而异。平均样本量为82名女性(14至479名),平均年龄为37岁,66% 处于失业状态。一半的女性已婚或与伴侣同住,超过一半的受试者在过去12个月(17项试验)、6%过去两年(2项试验)和42%一生中(14项试验)经历过IPV。

虽然20项试验 (61%) 描述了可靠的低风险随机抽样策略,但只有12项试验 (36%) 描述了隐藏受试者身份分配的可靠程序。

虽然19项试验测量了女性的抑郁程度,但只有4项试验将抑郁症作为中期随访的持续结局进行测量。这些表明心理疗法可能对减轻抑郁症产生有益作用(SMD -0.24,95%CI -0.47至-0.01;4项试验,600名女性;中等质量证据)。然而,对于自我效能,可能没有证据表明组间存在差异(SMD -0.12,95%CI -0.33至0.09;1项具有中期随访数据的试验,346名女性;低质量证据)。此外,从实验组或对照组中退出的女性数量之间可能没有差异,这是无害的指标(OR 1.04,95%CI 0.75至1.44;5项具有中期随访数据的试验,840名女性;低质量证据)。尽管没有试验报告来自心理治疗或参与试验的不良事件,但只有1项试验使用经过验证的量表测量了伤害结局。

对于次要结局,试验仅在短期随访中测量焦虑,表明心理疗法可能会减轻焦虑症状(SMD -0.96,95%CI -1.29至-0.63;4项试验,158名女性;低质量证据)。然而,在中期随访中,低质量证据表明,可能没有针对结局安全计划(SMD 0.04,95%CI -0.18至0.25;1项试验,337名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SMD -0.24,95%CI -0.54至0.06;4项试验,484名女性)或再次暴露于任何形式的IPV(SMD 0.03,95%CI -0.14至0.2;2项试验,547名女性)。

作者结论

有证据表明,对于经历过IPV的女性,心理疗法可能会减轻抑郁以及焦虑。然而,我们不确定心理疗法是否能改善其他结局(自我效能感、创伤后应激障碍、重新接触IPV、安全计划),并且关于伤害的数据有限。因此,虽然心理疗法可能会改善情绪健康,但尚不清楚这种方法是否能解决女性对安全、支持和复杂创伤整体康复的持续需求。由于我们无法综合大部分研究,故需要更多针对创伤方法的干预措施和更严格的试验(在类似的随访时间点具有一致的结局)。

翻译笔记

译者:张思爱(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审校:王雪峰(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9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2021年11月8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Hameed M, O'Doherty L, Gilchrist G, Tirado-Muñoz J, Taft A, Chondros P, Feder G, Tan M, Hegarty K.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women who experienc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7. Art. No.: CD013017. DOI: 10.1002/14651858.CD013017.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