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復健的方式恢復中風後的功能、平衡及行走能力

研究問題

我們想知道以復健的方式是否能有效恢復中風患者的功能和活動能力,以及是否有一種復健的方法比其他任何方式更有效。

研究背景

中風會導致身體某些部位癱瘓和其他各種身體機能的困難。復健是中風患者康復的一個重要部分。多年來,根據人們對中風後恢復方式的不同看法,已經開發出各種復健方式。物理治療師通常會遵循一種特定的方法,而排除其他方法,但這種做法通常是基於個人偏好而不是科學原理。物理治療師之間對於不同方法的相對益處之爭論仍繼續;因此,重要的是匯集研究證據並強調在選擇這些不同方法時應該採用哪些為最佳方式。

研究特徵

截至 2012 年 12 月,我們納入了 96 項研究進行文獻回顧。這些研究涉及 10,401 名中風倖存者,研究調查目的在比較復健方式相較於沒有治療、常規照護、注意力控制,或比較不同的復健方式對於臨床診斷為中風的成年受試者之功能恢復或活動能力。每項研究的平均受試者人數為 105 人:大多數研究 (93%) 的受試者人數少於 200 人,其中一項研究的受試者人數超過 1,000 人,六項研究的受試者人數在 250 至 1,000 人之間,還有 10 項研究的受試者人數在 20 人或以下。結果包括日常生活活動 (ADL) 獨立能力的測量、運動功能(功能性運動)、平衡、步行速度和停留時間。超過一半的研究 (50/96) 在中國進行。這些研究表明,與中風類型和嚴重程度有關的許多差異,以及治療的差異,這些差異因治療類型和持續時間而異。

重要结果

這篇文獻回顧匯集了證實復健(通常由物理治療師或復健師提供)可以改善中風後功能、平衡和行走的證據。當治療師從廣泛的可用治療中為個體患者選擇不同治療的組合時,這似乎是最有益的。

我們結合了 27 項研究(3,243 名中風倖存者)的結果,這些研究比較了復健與不治療。在這 27 項研究中有 25 項在中國進行。結果表明,復健可以改善功能,而且這種改善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當我們進一步觀測額外的復健與常規照護或對照介入進行比較的研究時,我們發現有證據表明額外的物理治療改善了運動功能(12 項研究,887 名中風倖存者)、站立平衡(5 項研究,246 名中風倖存者)和步行速度(14 項研究,1,126 名中風倖存者)。非常有限的證據表明,對於復健與不治療以及與常規照護相比,每天 30 至 60 分鐘、每週 5 至 7 天的治療似乎有效,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我們還發現證據表明,中風後到復健的時間越短,獲益越大,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我們發現證據表明,沒有一種復健方法比任何其他方法更有效。這一發現意味著物理治療師應根據特定治療的可用證據來選擇每個患者的治療,而不應將他們的治療限制在單一的 “指定” 方法。

證據的品質

我們很難判斷證據的品質,因為我們發現報告不佳、不完整或僅有簡短的資訊。我們確定只有不到 50% 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品質,並且對於大多數研究,從所提供的資訊來看,證據的品質並不清楚。

翻譯紀錄: 

翻譯者:蔡穩穩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