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肺炎之胸腔物理治療

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肺炎是影響世界上所有年齡層中,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抗生素為治療肺炎的主要代表,而其他治療則多為輔助。在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下,胸腔物理治療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做為成人肺炎的輔助治療。

收錄了6個評估434位受試者的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評量了4種胸腔物理治療:即常規胸腔物理治療、整骨推拿治療(包括脊椎旁抑制、肋骨抬升與橫隔膜或軟肌筋膜鬆弛)、主動的週期呼吸技巧(包括主動的呼吸控制、胸廓擴張訓練與用力呼氣技巧)及正壓呼氣。沒有一種方法(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或安慰劑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在3個方法中(常規胸腔物理治療、主動的週期呼吸技巧與整骨推拿治療),沒有證據能支持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或安慰劑治療有較好的治癒率。有限的證據指出,正壓呼氣(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與整骨推拿治療(相較於安慰劑治療)能稍微縮短住院期(分別為縮短2.02天及1.4天)。另外,正壓呼氣(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能稍微縮短0.7天的發燒期,而整骨推拿治療(相較於安慰劑治療)也許能減少1.93天的抗生素使用期。沒有發現嚴重的不良事件。

總而言之,不應該建議把胸腔物理治療作為成人肺炎的常規輔助治療。本文獻的限制為,那6份已經發表且似乎符合納入條件的研究,仍然在等待分類當中(其中5份以俄文發表)。

作者結論: 

根據目前有限的證據,可能不會建議將胸腔物理治療作為成人肺炎的常規輔助治療。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即使有矛盾的證據,胸腔物理治療仍然已經廣泛地被使用,做為成人肺炎的輔助治療。

目的: 

評估成人肺炎物理治療的效益與安全。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CENTRAL (2012年,Issue 11)、MEDLINE (1966年至2012年11月第2週)、EMBASE (1974年至2012年11月)、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PEDro) (1929年至2012年11月)、CINAHL (2009年至2012年11月)以及CBM (1978年至2012年11月)等資料庫。

選擇標準: 

評估胸腔物理治療對於治療成人肺炎成效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地評估試驗的合適性、摘錄資料並評量試驗的品質。 主要結果為死亡率及治癒率。在資料分析中,對於各別試驗的結果我們使用風險率比(RR)及平均差(MD);我們完成了統合分析並測量所有信賴區間(CI)為95%的結果。

主要結果: 

6個RCTs(434位受試者)評量了4種胸腔物理治療(常規胸腔物理治療;整骨推拿治療(包括脊椎旁抑制、 肋骨抬升與肌筋膜鬆弛);主動的週期呼吸技巧(包括主動的呼吸控制、胸廓擴張訓練與用力呼氣技巧)及正壓呼氣)。

沒有一種物理治療(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或安慰劑)可以改善成人肺炎的死亡率。

常規胸腔物理治療(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主動的週期呼吸技巧(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及整骨推拿治療(相較於安慰劑),皆沒有增加治癒率或胸腔X光的改善率。

整骨推拿治療(相較於安慰劑)與正壓呼氣(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分別將平均住院期減少了2.0天(平均差(MD) -2.0天, 95% CI -3.5至-0.6)與1.4天(MD -1.4天, 95% CI -2.8至-0.0)。常規胸腔物理治療及主動的週期呼吸技巧則沒有減少。

正壓呼氣(相較於不施予物理治療)縮短了發燒期(MD -0.7天, 95% CI -1.4至-0.0)。整骨推拿治療則沒有縮短。

整骨推拿治療(相較於安慰劑)縮短了靜脈內(MD -2.1天, 95% CI -3.4至-0.9)及整體的抗生素治療期(MD -1.9天, 95% CI -3.1至-0.7)。

本文獻的限制為,整骨推拿治療的研究數量很少,而那6份已發表且似乎符合納入條件的研究仍然在等待分類中。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