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口服或注射药物对中重度湿疹最有效?

此问题为何重要

湿疹是一种持续的病况,会引起皮肤干燥、龟裂和发痒。轻度湿疹患者的皮肤有小块干燥,而中度湿疹患者的皮肤会出现更大面积的红肿。严重湿疹患者全身都会出现红痂和破溃的皮肤(可能渗出液体)。

虽然目前尚没有治愈湿疹的方法,但已有旨在缓解症状的治疗。通常,首选治疗选择是在患处用乳霜、软膏或液体。如果这不起作用,还可口服或注射作用于全身的(全身性)药物。

许多全身性药物可用于治疗湿疹。为帮助患者决定哪种药物最适于管理其症状,我们综述了不同全身性药物治疗中重度湿疹患者的益处和风险证据。我们特别想知道:

• 某些药物是否比其他药物更可能对症状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定义为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或患者导向的湿疹测量(Patient-Oriented Eczema Measure, POEM)至少改善75%),临床工作者用这两个量表来评估湿疹症状变化);还有

• 某些药物是否比其他药物有更严重的不良事件(包括感染)。

我们如何找出和评估证据

首先,我们检索了医学文献以找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不同治疗组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提供了有关某治疗疗效的最稳健证据。我们随后比较了各研究结果,并总结了所有研究的证据。最后,我们评估了证据质量高低。为此,我们考虑了诸如研究如何进行、研究规模以及各研究发现的一致性等因素。根据我们的评估,我们把证据分类为极低、低、中等或高质量。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74项研究,共纳入8177名中重度湿疹患者。各研究持续时间在2周到60个月之间。所接受的治疗自单剂次给予至每周1次达60个月不等。这些研究对29种不同的药物进行了评价,通过将其与安慰剂(假治疗)或另一种药物进行比较,或通过对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量进行比较。被研究最频繁的药物是度普利尤单抗(12项研究),这是一种实验室制造的蛋白质,可阻断与湿疹相关的部分免疫系统。

度普利尤单抗相较于安慰剂

高质量证据显示,相较于安慰剂或其他实验室制造的蛋白质,度普利尤单抗可短期(治疗16周内)改善中重度湿疹患者的症状。尚不清楚这种改善是否持续至16周后,因为尚无研究关注16周后POEM得分变化,而有关EASI测量得分的研究证据为极低质量。与安慰剂相比,度普利尤单抗或许与较少的严重不良事件有关(低质量证据)。

其他全身性药物相较于安慰剂

有关其他全身性药物相较于安慰剂的益处和风险的证据有限,因为尚没有研究测量其对症状改善或严重不良事件的影响,或是因为证据质量为低或极低。

比较不同的全身性药物与另一种药物

系统综述作者没发现有几项研究对不同全身性药物进行相互比较,以致无法确定哪种药物对中重度湿疹患者最有效。

这意味着什么

证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内改善了中重度湿疹患者的症状,且与较少严重不良事件相关。

关于度普利尤单抗是否能在16周以后还改善症状,或是此药是否比早先的全身性药物更有效,系统综述作者并未发现几项有稳健性的研究以做出结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在中重度湿疹患者中比较不同全身性疗法治疗16周以上的效果。

本综述的时效性如何?

本Cochrane综述的证据更新至2019年8月。

作者结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提示,度普利尤单抗是湿疹最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度普利尤单抗相较于安慰剂可在短期内减轻中重度特应性湿疹患者的湿疹症状和体征。来自临床试验的短期安全结局并未发现度普利尤单抗存在新的安全隐患。总体而言,大多数关于其他免疫抑制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的疗效证据为低或极低质量。

鉴于缺乏对传统与新兴生物治疗的主要结局进行比较的数据,对环孢素等传统治疗和度普利尤单抗等生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排序,仍然很不确定。

大多数研究采用安慰剂对照,且仅评估了免疫抑制剂的短期疗效。更进一步有充分把握度的头对头RCTs应评价可及治疗方法对中重度湿疹的有比较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经济结局,尤其是对那些有中重度湿疹者。各种治疗的存在容许持续控制疾病;但由于直接比较各治疗的试验数量有限,其相对益处仍不清楚。

研究目的: 

使用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NMA)评估不同类型的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对中度至重度湿疹的比较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其疗效和安全性对湿疹现有的全身免疫抑制治疗进行排序。

检索策略: 

截至2019年8月,我们检索了以下数据库:Cochrane皮肤专业注册库(Cochrane Skin Specialised Register)、CENTRAL、MEDLINE和Embase。

纳入排除标准: 

所有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涉及全身性免疫抑制剂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与安慰剂或任何其他符合条件的湿疹治疗方法相比。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采用成对分析和NMA进行数据综合,从而比较各治疗方法并根据其有效性来对其进行排序。

有效性主要是通过确定在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75)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湿疹测量(Patient-Oriented Eczema Measure, POEM)方面有至少75%改善的受试者比例来评估。安全性主要通过考虑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 SAEs)和感染的受试者比例来评估。

我们认定≤16周为短期随访,而>16周则为远期随访。

我们使用CiNEMA分级系统的六个维度评估了这些NMA主要结局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共纳入74项研究,8177名随机受试者。大约55%的受试者是男性,平均年龄为32岁(范围为2至84岁),但分别有419名和902名受试者的年龄和性别未报告。大部分纳入的试验是安慰剂对照(65%),34%是头对头研究(15%评估了相同药物不同剂量的效果),1%是多臂研究且有一个阳性对照和一个安慰剂对照。

所有试验均纳入了中重度湿疹受试者,但62%的研究并未按严重程度区分数据;38%的研究只评估了重度湿疹受试者。纳入试验的总持续时间范围为2周到60个月,治疗持续时间则从单剂量(CIM331、KPL-716)到60个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不等。

有70项研究可用于定量综合;本综述评估了来自3类干预的29种免疫抑制剂。这些包括(1)常规治疗,最常评估环孢素;(2)小分子治疗,包括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PDE)-4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抑制剂;(3)生物治疗,包括抗CD31受体、抗白介素(interleukin, IL)-22、抗IL-31、抗IL-13、抗IL-12/23p40、抗OX40、抗TSLP、抗CRTH2以及抗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 单克隆抗体,但最常见的是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

大多数试验(73项)评估了2至16周的短期结局,而33项试验则评估了5至60个月的远期结局。所有受试者都来自于医院。52项研究声明了资金来源,其中88%的研究有制药公司资助。我们把37项研究评定为高偏倚风险;21项为不明确的偏倚风险;还有16项评为低偏倚风险。最常见的是高损耗偏倚风险。

网状meta分析表明,与其他生物治疗相比,度普利尤单抗的有效性排名第一。短期内,度普利尤单抗在达到改善EASI75(风险比(risk ratio, RR)=3.0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51, 3.69]和POEM评分(均差(mean difference, MD)=7.30, 95%CI [6.61, 8.00]方面比安慰剂更有效(高质量证据)。

极低质量证据意味着,我们尚不确定度普利尤单抗与安慰剂相比的效果,在远期随访时达到EASI75(RR=2.59, 95%CI [1.87, 3.60])的受试者比例方面。

低质量证据提示,曲罗芦单抗(tralokinumab)或许比安慰剂可更有效短期改善EASI75 (RR=2.54,95%CI [1.21, 5.34]),但并无曲罗芦单抗证据容许我们对POEM短期随访或对EASI75远期随访评估。

我们尚不确定优特克单抗(ustekinuma)相较于安慰剂的效果,在改善EASI75方面(远期随访:RR=1.17, 95%CI [0.40, 3.45];短期随访:RR=0.91,95%CI [0.28, 2.97];均为极低质量证据)。我们尚未找到有关优特克单抗在POEM结局方面的证据。

由于低质量或极低质量证据,我们尚不确定,与安慰剂相比,其他针对我们关键结局的免疫抑制剂是否会影响EASI75的短期改善。

度普利尤单抗和优特克单抗是仅有的评价了对EASI75远期疗效的免疫抑制剂。度普利尤单抗是唯一短期随访评价见POEM改善的药物。

低至中等质量证据提示,短期随访中,与安慰剂相比,QAW039和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出现SAEs的受试者比例更低,但低至极低质量证据则表明,短期随访中,与安慰剂相比,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SAEs的受试者比例并无差异。

与安慰剂相比,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短期随访有任何感染的风险及远期随访有SAEs的影响,相关证据为低或极低质量,但未表明有差异。

我们尚未找出其他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AEs)方面存在差异,但度普利尤单抗与特定AEs相关,包括眼部发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翻译笔记: 

译者:黄泽浩(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臧渝梨(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2022年5月3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