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利用科技幫助患有後天性腦損傷的兒童和青少年復健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旨在評估科技介入用於幫助患有後天性腦損傷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復健的效果。

研究背景

後天性腦損傷被定義為在出生後發生,由疾病、醫療條件或外傷導致的大腦損傷。在後天性腦損傷後,個人可能會出現執行功能和記憶方面的困難。執行功能是大腦過程的一部分,涉及計畫和情緒控制,主宰著我們開始和停止行動的能力。記憶過程使我們能夠儲存和回憶有關我們這個世界的資訊。執行功能還包括記憶的一個方面,稱為工作記憶。越來越多科技被用來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從後天性腦損傷中康復。用於恢復記憶和執行功能的科技輔助工具包括傳呼機、智慧型手機、基於網路的干預措施和語音錄音機。

文獻搜尋日期

我們在 2015 年 9 月進行了搜索。

研究特徵

我們確定了四項研究(包括 206 名參與者),研究了利用科技介入來幫助後天性腦損傷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復健的有效性。所有四項研究均在北美進行,其中三項來自同一個研究團隊。

一項研究涉及 120 名參與者,使用了線上輔導員輔助問題解決(CAPS)干預來對 12 至 17 歲青少年的執行功能進行復健。

一項涉及 35 名參與者的研究使用了一種名為「青少年線上解決問題」的干預措施,以培養 11 至 18 歲青少年的執行功能。

一項涉及 40 名參與者的研究使用了「線上的家庭問題解決」干預,以改善 5 至 16 歲兒童的行為和執行功能等結果。

一項涉及 12 名參與者的研究使用了一個電腦程序,以改善 12 至 21 歲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的認知溝通技能,包括記憶和執行功能方面的能力。

研究資金來源

所有的資金來源都在美國或加拿大。其中一項研究由科羅拉多州人力資源部門和兩項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獎項資助。第二項研究也是由 NIH 的一項補助金資助。除了 Easter Seal 研究所和 Apple Canada,其中一項研究還得到了一家醫院慈善機構的資助。最後一項研究得到了俄亥俄州公共安全部的支持。

關鍵研究結果

這項回顧發現,利用科技輔助的干預措施確實改善了青少年腦外傷患者 (即由交通事故、跌倒或頭部受到撞擊導致的腦損傷)的執行功能。然而,這個結果相對較為溫和,不太可能對兒童產生臨床上重要的影響。一項研究採用科技來改善患有 TBI 的青少年之記憶力,並顯示干預組的記憶力有所改善。由於該研究未包含足夠的統計資訊,因此無法確定此方法的有效性。兩項研究考察了焦慮和憂鬱等次要結果,但在 6 個月的追蹤期內並未顯示出干預組和對照組之間的任何效果。只有一項研究記錄了不良事件,並報告指出沒有發生任何不良事件。兩項研究報告了干預措施的使用量。其中一項研究報告了干預組在社交功能/社交能力方面的改善。沒有報告與該文獻的其他次要結果之相關數據。

證據可信度

我們發現所有結果的證據品質都很低,這意味著未來的研究可能會改變效果的估計。所有四項研究都很小,而且並不總是能夠隱藏參與者的組別分配情況。三項研究未能對測量結果的人隱藏組別分配。

翻譯紀錄

翻譯者:洪證鈞 (文藻外語大學)【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Linden M, Hawley C, Blackwood B, Evans J, Anderson V, O'Rourke C. Technological aid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cquired brain injur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Issue 7. Art. No.: CD011020. DOI: 10.1002/14651858.CD011020.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