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針對嚴重精神疾病病人的合作照護方法

關鍵資訊

本文獻未提供證據表明合作照護在中期(12 個月)內就生活品質、精神狀態和精神病入院率而言比標準照護更有效。

在 12 個月內,生活品質、精神狀態或住院次數方面未顯示出差異。1 項研究表明,12 個月時殘疾有所改善。殘疾被用作間接衡量人們在生活中的運作情況,包括他們的社會角色和活動。

所納入的大多數研究均不符合合作照護的嚴格定義(我們稱之為 A 型合作照護),並且所提供的介入措施存在很大差異。此外,大多數證據的確定性都較低或極低。

什麼是嚴重精神疾病?

嚴重精神疾病 (SMI) 是指患有心理問題的人,其心理問題可能會嚴重到影響他們參與日常活動的能力。思覺失調症、雙向情緒障礙症和非器質性精神病都是 SMI 的例子。

我們想了解什麼?

本文獻的目的是評估合作照護與標準或常規照護對比的有效性。

什麼是合作照護?

合作照護旨在改善長期患病人群的身心健康。所有定義都一致認為,合作照護旨在建立更密切的工作關係和更好的初級保健(全科醫生 (GP) 和執業護士)與專科醫療保健(如社區心理健康團隊,包括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之間的溝通。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有很多種,這使得合作照護變得複雜。服務機構之間加強合作有望為患有嚴重精神疾病 (SMI) 的人提供更好的照護,這種照護以社區為基礎,社區通常比醫院更少受到歧視。這也很重要,因為英國約有 31% 的 SMI 患者只能在初級保健機構就診。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在 2020 年和 2021 年檢索了電子資料庫,以尋找合作照護的試驗。主要關注的結果是生活品質、心理健康和入院率。我們在這篇文獻中納入了 8 項研究。這是 2013 年發表的原始文獻回顧更新,其中僅包括 1 項研究。該版本基於對文獻的新搜索,發現了另外 7 項研究。

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 12 個月內,生活品質、精神狀態或住院次數方面未顯示出差異。1 項研究表明,12 個月時殘疾有所改善。殘疾被用作間接衡量人們在生活中的運作情況,包括他們的社會角色和活動。

雖然個人康復和照護/滿意度體驗是那些患有持續性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強調的重要結果,但納入的研究均未對這些進行衡量。

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我們對這些發現的信心受到限制,因為證據品質存疑。所納入的大多數研究均不符合合作照護的嚴格定義(我們稱之為 A 型合作照護),並且所提供的介入措施存在很大差異。此外,大多數證據的確定性都較低或極低。 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合作照護在臨床結果或幫助人們感覺更好方面是否對被診斷為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有益,以及其成本效益。該領域需要進一步開展高品質的 RCT,明確聚焦於評估與合作照護直接相關的結果,同時,結合混合方法和質性研究,探討如何最佳化合作照護的實施,也可能帶來益處。沒有 1 項研究測量過合作照護的不良反應。

最初的簡明摘要由 Ben Gray 撰寫,並由 John Gibson 改編以適應更新的文獻。兩人都是服務使用者研究人員。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曉湄【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Reilly S, Hobson-Merrett C, Gibbons B, Jones B, Richards D, Plappert H, Gibson J, Green M, Gask L, Huxley PJ, Druss BG, Planner CL. Collaborative care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4, Issue 5. Art. No.: CD009531. DOI: 10.1002/14651858.CD00953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