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劑量

重點摘要

減少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可能會導致大量的參與者疾病復發並提早退出研究。

我們對抗精神病藥物的功用、副作用以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所知甚少。

文獻回顧主題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需要使用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 治療的嚴重疾病。抗精神病藥物會引發一些副作用,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這些副作用也會變得更加嚴重。另一方面,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需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能產生療效。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知道降低抗精神病藥物劑量的療法是否比維持固定劑量更好,並以此改善:

-- 患者的生活品質
-- 再次入院的患者數量
-- 因副作用而提前退出研究的患者數量
-- 患者的失能狀態
-- 患者疾病復發的情形
-- 因為其他原因而提前退出研究的患者數量
-- 出現了至少一項副作用的患者數量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集了許多比較降低藥物劑量與持續固定劑量對思覺失調患者有何不同的研究。

我們比較並歸納了這些研究的結論,並根據研究方法與研究規模等因素評估了這些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搜集了 25 項研究,總共涉及 2,721 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其中有 22 項研究(一共包含 2,635 名受試者)提供了可分析的數據。這些研究短至 12 週,長至 2 年。研究地點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國、英國、歐洲和亞洲。其中有 14 項研究由公共機構贊助、5 項由製藥公司贊助、2 項由公共機構和製藥公司聯合贊助,以及 4 項研究沒有提供明確的資助資訊。

藉由這些資料,我們發現降低藥物劑量:

-- 可能不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 與患者是否再入院無關(但我們認為此結論並不可靠)
-- 可能會增加因副作用而提前退出研究的患者數量
-- 不會影響患者的失能狀態
-- 可能會增加復發患者的數量
-- 可能會增加因其他原因而提前離開研究的患者數量
-- 可能不會影響出現了至少一項副作用的患者數量

這些證據的侷限?

我們對分析出來的結果有一定程度的信心。

但關於再入院的患者情形,我們認為研究證據並沒有可信度,因為研究參與者可能意識到了他們正在接受哪種療法。再者,這些研究的對象各不相同,它們降低藥物劑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關於患者的復發情形,我們也認為研究證據的可信度並不是很高,因為研究參與者可能意識到了他們正在接受哪種療法。再者,這些研究的對象各不相同,它們降低藥物劑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這些證據的時效性?

這些證據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2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姵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