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
遭遇交通事故或從高處跌落的人面臨鈍性身體創傷(即非穿透性創傷)和多重傷害的風險。這類創傷可能涉及多個身體部位。醫學專家在救護醫院處理病人時,需要弄清楚是否有重要器官或血管的損傷,以及是否有任何需要立即介入的大出血。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S)是一種超音波檢查,屬於非侵入性、無輻射、可攜式的影像技術,可以在病人的床邊進行使用。它經常用於幫助急診部門診斷創傷。我們回顧了關於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S)準確性的最佳科學證據,即其正確識別或排除傷害的能力,並與其他診斷測試進行比較。我們認為電腦斷層掃描、剖腹手術和屍體解剖是評估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S)準確性的良好比較測試。
研究特徵
我們搜尋了自第一篇關於使用超音波診斷創傷病人的論文發表之年份起,直到 2017 年 7 月 15 日的相關研究。我們考慮了 2,296 條記錄,並在本次回顧中納入了 34 項相關研究,涉及 8,635 名參與者。所有 34 項研究均於 1992 年至 2017 年期間發表,每項研究的參與者數量介於 51 至 3,181 人之間。10 項研究僅包含兒童、2 項研究僅包含成人,其餘 22 項研究則同時包含兒童和成人。
研究證據品質
在許多研究中,關於參與者選擇和用來與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S)進行比較的診斷測試的選擇的重要資訊並未被報告。因此,我們對可用證據的方法學品質評估大多為不明確。
主要結果
重點式照護超音波的敏感性(即檢測出有疾病的人的能力)為 74%,而特異性(即排除沒有疾病的人的能力)為 96%。敏感性和特異性在各項研究中差異顯著,這部分是由於研究設計、參與者特徵和創傷類型的變異所致。在兒童中,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S)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低於成人或混合人群,這意味著 POCS 在識別或排除創傷方面的能力較弱。基於我們的結果,我們預計在 1000 名疑似腹部或胸部鈍挫傷的混合年齡病人中,重點式照護超音波可能會漏診 73 名鈍挫傷病人,同時將 29 名未受傷者誤診為鈍挫傷。這一結果強調了對於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S)未顯示創傷(即陰性結果)的創傷病人進行額外影像檢查的必要性,以確認他們是否真的沒有受傷。
翻譯者:羅貫泓 (文藻外語大學,翻譯系)【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