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在兒童動脈導管插入中的應用

研究背景

動脈導管是一根可插入動脈的細管,以監測在複雜的手術期間和重症照護期間之血壓。超音波(一種使用聲波捕捉軟組織實時圖像的成像方法)可以幫助醫生定位動脈並插入導管。特別是在兒童中,與其他技術相比,如動脈觸診(通過皮膚感受脈搏)或杜卜勒聽覺輔助(在動脈的確切位置收聽高音調的變化),超音波可以減少多次針扎的需要,血腫(血管外的血液聚集)的發生和動脈損傷。

我們想知道甚麼?

我們的目的是找出超音波是否比動脈觸診或杜卜勒聽覺輔助有任何優勢。具體來說,我們想了解超音波是否改善了以下結局。

1. 醫生在初次嘗試插入導管後成功的頻率。
2.併發症的發生,如由血腫和血流量減少而引起的損傷等。
3.醫生在前兩次嘗試插入導管後成功的頻率。
4.醫生在多次嘗試插入導管後成功的頻率。
5.插入導管所需的平均嘗試次數。
6.插入導管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做了甚麼?

我們檢索了對照臨床研究的文獻,比較了在 18 歲以下兒童中使用超音波與傳統方法將導管插入動脈。我們比較和總結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進行證據可信度的評估。

我們發現了甚麼?

我們發現了九項符合條件的研究:八項比較超音波與觸診,一項比較超音波與杜卜勒聽覺輔助。七項研究是橈動脈導管,兩項研究是股動脈導管。四項研究未提及任何資助來源,而五項研究有部門資助。這些研究納入年齡由 1 個月以下到 18 歲的兒童。

主要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與傳統方法相比,超音波引導可能會提高初次嘗試、前兩次嘗試和多次嘗試後的成功插管率。超音波引導可能會減少血腫的發生、成功放置動脈導管所需的嘗試次數,以及成功插管所需的時間。有證據表明超音波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包括非常年幼的兒童)的動脈插管插入中可能更具優勢。

證據的侷限性

我們將證據的可信度評為中等,因為不可能隱瞞進行插管的醫生(他們知道哪些兒童接受了超音波輔助插管),以及研究納入的兒童很少及報告的事件也很少。

證據的時效性如何?

此證據更新至 2022 年 10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慧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Cochrane Hong Kong)【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