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亚低温治疗作为儿童心肺骤停后的一种神经保护方法

儿童心肺骤停虽然并不常见,但心肺骤停后能存活的儿童非常少。心肺骤停造成的脑损伤对幸存者本人和家庭来说都可能是毁灭性的。此前已有发现将患者的体温降至32°C至34°C,也就是比正常温度低3°C至4°C(亚低温治疗),能够提高生存率并且减少新生儿在出生时因缺氧所致的脑损伤 、以及成人在心肺骤停后所致的脑损伤。儿童心肺骤停的原因与成人不同,与出生时窒息的原因也不同,因此亚低温治疗对儿童存活比例或儿童脑损伤比例的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我们对文献进行了Cochrane系统综述,检索了2011年12月之前的医学数据库(CENTRAL, MEDLINE, EMBASE),并与国际专家取得了联系以获得高质量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证据。我们未能找到任何符合我们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然而,我们找到了四项正在进行的试验,这些试验一旦完成,可能会对我们的综述有帮助。

目前,没有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能够支持,或反驳在儿童心肺骤停后自发性血流恢复后的数小时内使用亚低温治疗。国际复苏指南目前建议医生考虑在婴儿和儿童中使用该疗法,尽管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保这是正确的建议,因为现在除了在重症监护室中提供支持性治疗之外,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并不多。

研究背景

儿童的心肺骤停常导致死亡或伴有严重脑损伤的存活。亚低温治疗,也就是将中心体温降至32°C至34°C,可能减少循环恢复后的大脑损伤。这种疗法在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和经历了室颤心肺骤停的成人中有效。儿童心肺骤停后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为评估儿童心肺骤停后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麻醉学综述组专业注册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1期);Ovid MEDLINE(1966年至2011年12月); Ovid EMBASE(1980年至2011年12月);Ovid CINAHL(1982年至2011年12月);Ovid BIOSIS(1923年至2011年12月)和Web of Science(1945年至2011年12月)。我们在试验注册数据库中检索正在进行的试验。我们还联系了亚低温治疗和儿童重症监护领域的国际专家,以进一步寻找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计划纳入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亚低温治疗与常温或标准治疗对出生24小时到18岁儿童心肺骤停后的的不同影响。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评估纳入的文章。

主要结果

我们发现没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四项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将来可能会对我们的综述分析有用。我们排除了18项非随机研究。在这18项非随机研究中,3项将亚低温治疗与标准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死亡率或神经功能良好的儿童比例两者并无差异; 我们提交了一份陈述性报告。

作者结论

根据本综述,我们无法为临床实践提出任何建议。我们需要随机对照试验,并将会在可行的时候评估当下正在进行的试验的结果。

翻译笔记

译者:林家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审校:马思思,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19年7月7日

引用文献
Scholefield B, Duncan H, Davies P, Gao Smith F, Khan K, Perkins GD, Morris K. Hypothermia for neuroprotection in children after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Issue 2. Art. No.: CD009442. DOI: 10.1002/14651858.CD009442.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