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药物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

精神病性抑郁症是具有精神病性特征(即妄想和/或幻觉)的严重抑郁症。尚不确定以下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药物疗法中最有效的药物:单独使用抗抑郁药、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

本系统综述的目的是比较用于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的各种药物疗法的疗效。我们通过分析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来实现这一目的。有12项RCT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这些试验共涉及929人。

从这些试验中,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比单独使用任一种治疗方法对精神病性抑郁症更有效。然而,我们对这一结论的信心有限,因为信息仅来自纳入少数人的少数RCT。此外,随机对照试验之间涉及的人群类型各不相同,而且这些试验的设计不同,这意味着我们无法自信地概括他们的发现。

研究背景

对于精神病性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最有效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单一疗法、抗精神病药单一疗法、另一种疗法(例如米非司酮)或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的证据有限。本文是对2005年首次发表、2015年最后一次更新的综述的更新版本。

研究目的

1.比较以下药物治疗急性精神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抗抑郁剂单一疗法、抗精神病药物单一疗法、米非司酮单一治疗以及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对上述进行相互比较,或分别与安慰剂比较。

2.评价当前情况下,治疗反应的差异是否与对先前治疗的无反应有关。

检索策略

2020年2月21日,在Cochrane图书馆中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检索了Cochrane常见精神障碍对照试验注册库(Cochran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CCMDCTR);Ovid MEDLINE(1950-)、Embase(1974-)以及PsycINFO(1960-)。筛选了所有纳入研究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并联系了主要研究作者。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所有受试者为急性重度抑郁症伴精神病征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无论有无精神病征象的重度抑郁症,只要报告了伴精神病征象受试者的亚组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根据Cochrane干预性系统综述手册的标准,独立提取了纳入研究的资料并评价了偏倚风险。将数据输入到RevMan 5.1进行分析。我们使用意向性分析方法处理数据。主要结局是疗效的临床反应和因伤害或耐受问题而脱落的总体脱落率。次要结局是抑郁症的缓解、基线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生活质量和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脱落率。

对于二分类疗效结局(即反应和总体脱落率),计算了具有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的风险比(risk ratio, RR)。

关于伤害的主要结局,所有研究只有总脱落率可用。如果该研究未报告任何上述定义的反应标准,则此处定义的缓解可用作替代方案。不可能从RCT中提取连续分布结局的资料。

主要结果

检索确定了3947篇摘要,但只有12项RCT,共有929名受试者可以纳入本系统综述。由于临床异质性,可用于meta分析的研究很少。主要结局是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反应)降低,而不是精神病。

对于抑郁反应,我们没有发现抗抑郁药和安慰剂之间(RR=8.40,95% CI [0.50, 142.27];27名受试者,1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或抗精神病药和安慰剂之间(RR=1.13,95% CI [0.74, 1.73];201名受试者,2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存在差异的证据。此外,我们没有发现抗抑郁药(RR=1.24,95% CI [0.34, 4.51];27名受试者,1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或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RR=0.79,95% CI [0.57, 1.08];201名受试者,2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存在差异的证据。

没有证据表明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之间抑郁反应(RR=2.09,95% CI [0.64, 6.82];36名受试者,1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或总体脱落率(RR=1.79,95% CI [0.18, 18.02];36名受试者, 1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存在差异。

对于抑郁反应,低到极低质量证据表明,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可能比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更有效(RR=1.83,95% CI [1.40, 2.38];447名受试者,4项研究),比抗抑郁药单一疗法有效(RR=1.42,95% CI [1.11, 1.80];245名受试者,5项研究),并且比安慰剂更有效(RR=1.86,95% CI [1.23, 2.82];148名受试者,2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表明,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与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RR=0.79,95% CI [0.63, 1.01];447名受试者,4项研究)、抗抑郁药单一治疗(RR=0.91,95% CI [0.55, 1.50];245名受试者,5项研究),或单独使用安慰剂(RR=0.75,95% CI [0.48, 1.18];148名受试者,2项研究)在总体脱落率方面没有差异。

没有研究测量抑郁症严重程度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生活质量或因不良事件而脱落。我们没有发现符合我们纳入标准的米非司酮RCT。

偏倚风险相当高:我们注意到研究之间在诊断、随机化和分配隐藏的不确定性、治疗干预(各种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之间的药理学差异)和结局标准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结论

精神病性抑郁症的研究严重不足,限制了我们对得出的结论的信心。一些证据表明,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比药物单一治疗或安慰剂更有效。单用抗抑郁药或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证据有限。缺乏米非司酮疗效的证据。

翻译笔记

原译者:中国循证卫生保健协作网,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更新译者:胡瑞学、温海煜(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更新审校:冯硕,鲁春丽,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12月28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Kruizinga J, Liemburg E, Burger H, Cipriani A, Geddes J, Robertson L, Vogelaar B, Nolen WA.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psychotic depressio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12. Art. No.: CD004044. DOI: 10.1002/14651858.CD004044.pu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