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心理介入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病人在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若也接受心理治療,是否會感覺更好?

主要訊息

1.心理治療可能對成年 IBD 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及憂鬱和焦慮症狀產生輕微的有益影響。

2.心理治療對於發炎情形和身體症狀可能沒有影響,但我們對這些結果非常不確定。

3.對於青少年而言,心理治療可能對改善生活品質有效。我們不確定其對憂鬱、焦慮和發炎的影響。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什麼?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組導致腸道發炎的終身疾病。主要形式稱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有時,診斷無法確定是克隆氏症還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被稱為未分類或不確定的結腸炎。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常常會出現疼痛、腹瀉和失血等腸道問題。許多病人也感到疲倦、沮喪或焦慮。

什麼是心理治療?

我們廣義地將心理治療定義為三大類型:心理治療、衛教以及放鬆訓練。心理治療幫助人們處理想法和感受。進行教育是為了更了解這種疾病以及伴隨這種疾病而來的困難。放鬆有助於人們平靜下來。我們研究了所有類型,因為它們經常組合和重疊。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希望了解研究中探討了哪些類型的心理治療,以及這些不同的心理治療是否能讓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人和兒童感覺更好。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關於心理療法對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兒童和成人的影響相關研究。我們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特別感興趣。我們還檢查了情緒是否得到改善、人們的焦慮是否減少以及發炎是否得到治療。這些研究都檢查了品質。接著,我們綜合彙整了所有研究中關於不同類型心理治療的結果。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68 項研究,但只有 48 項呈現了我們摘要所需的資訊。參加活動的人數為 6,111 個成人,294 個兒童與青少年。所有研究均設有對照組,對照組的人員未接受心理治療或接受其他類型的治療。在許多研究中,治療方法為組合式的心理療法:包含心理治療、教育和放鬆。

主要結果

對於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年病人,與未接受額外治療相比:

- 心理治療可能會改善生活品質並減輕憂鬱和焦慮症狀,但效果較小。

- 包含教育或放鬆在內的治療也可能稍微改善生活品質以及憂鬱和焦慮症狀。

對於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

- 心理治療提高了生活品質。

- 沒有關於教育或放鬆效果的資訊。

這些治療可能對發炎和身體症狀沒有或幾乎沒有作用。

這些證據有哪些限制?

所有影響都很小。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很難比較。治療類型不能對參與者隱瞞(盲測),也沒有安慰劑或偽(模擬治療)可供比較。因此,這些研究的結果不可能像藥物檢查(可能採用盲法)那麼可信。此外,許多納入的研究規模都很小。

文獻最後更新日期為何?

文獻檢索日期截至 2023 年 5 月。

接下來做什麼?

我們將進行其他分析,以找出不同治療方法的哪些部分最有效以及對誰最有效。

翻譯紀錄

翻譯者:任軒誼 (嘉南藥理大學)【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Tiles-Sar N, Neuser J, de Sordi D, Baltes A, Preiss JC, Moser G, Timmer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5, Issue 4. Art. No.: CD006913. DOI: 10.1002/14651858.CD006913.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