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減少中風後久坐行為的介入措施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審閱了一些證據,這些證據檢視了治療對減少中風後患者久坐行為量的影響。

研究背景
“久坐行為” 是指白天坐著或躺著(例如:坐著看電視),而不是保持活動和 “站起來走動” 。在任何一種中風之後,人們有長時間的久坐行為是很常見的。這在住院中以及已出院回家的中風患者中都很常見。眾所周知久坐不動的行為對健康有害。它們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以及增加死亡的機率。中風後減少坐著的時間可以降低中風後的病人在生活中的這些風險。如果久坐時間減少,那麼根據定義,身體活動(例如:步行)必須增加。綜合起來,這不僅可以降低健康風險,還可以改善中風患者的運動和感覺的方式。

研究特點
2019 年 12 月,在全面檢索科學文獻後,我們找到並確認了 10 項隨機對照試驗,並將它們納入文獻回顧。這些研究一共包括753位在各種照護階段的參與者,其中包含住院中及回家居住的人。大部分參與的病人都能獨立行走及站立。這些介入措施持續的時間從 6 周到 18 個月不等,且都涉及一些增加身體活動的要素。這些研究包括單獨鍛煉(一項研究)或結合教育和教練指導(一項研究);單獨的身體活動(一項研究)或結合手機“應用程序”(一項研究)以及包含身體活動(四項研究)和額外的住院理療(一項研究)在內的多成分生活型態介入。其中有一項研究使用了一種介入措施,這項措施專門針對打破長時間的連續久坐。

由於進行的方式以及研究團隊報告的方式存在著一些問題,所有的研究都有很高或不明確的偏差風險。

主要结果
目前,證據顯示,減少久坐行為的介入措施不會增加或減少死亡、心血管事件、跌倒、其他不良事件或久坐的時間。然而,即使證據不完整,中風後的人嘗試少坐可能還是有幫助,前提是這樣做是安全的。

證據的確定性
我們使用 GRADE 方法評估了證據的 “確定性” 。關於這些介入措施對死亡、心血管事件和跌倒的影響,我們的確定性較低,而對於其他不良事件的影響則為中等。這些影響對久坐行為本身的確定性非常低。對中風後久坐行為的研究興趣相對較新;在證據上面的主要問題是到目前為止對此進行的研究並不多。現有的證據多半僅限於行動力較強的中風後患者。許多研究進行的時間不夠長,無法顯示久坐行為的更長期變化,或者是疾病或死亡風險的改變。

翻譯紀錄

翻譯者:Angeline Tu (學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Saunders DH, Mead GE, Fitzsimons C, Kelly P, van Wijck F, Verschuren O, Backx K, English C. Interventions for reducing sedentary behaviour in people with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6. Art. No.: CD012996. DOI: 10.1002/14651858.CD012996.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