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思覺失調症的認知行為療法(組)

文獻回顧問題

針對思覺失調團體的認知行為療法(談話療法)(CBTp) 是否比標準照護(一個人通常會接受的護理)或其他形式的談話療法(例如,諮詢、支持療法;團體或個人)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更有效?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致殘的嚴重精神疾病。它的特點是妄想(奇怪的信念)、幻覺(看到或聽到不存在的東西)、負性症狀(社交退縮、冷漠)和行為紊亂。使用被稱為抗精神病的藥物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在幫助緩解思覺失調症的負性症狀方面並不總是非常有效。CBTp 已被建議作為精神疾病患者使用藥物外有用的附加治療,但其對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效性的證據尚不確定。CBTp 通常是一種單獨的治療,但也可以提供給一群人,這可能更具成本效益。重要的是要了解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團體 CBTp 是否有效且可以被接受。

我們做了什麼?

截至 2021 年 2 月 10 日,Cochrane 思覺失調症的專家群在他們的專業註冊資料庫進行了電子搜索,以查找在思覺失調症患者中隨機分組 CBTp 與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療法(團體或個人)的臨床試驗。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涉及 1,900 名參與者的 24 項研究符合審查要求並提供了可用數據。所有研究都將 CBTp 組與標準治療進行了比較。我們的證據表明,就提前退出研究的參與者人數而言,團體 CBTp 與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干預之間沒有實質性差異。對於思覺失調症的總體症狀,團體 CBTp 可能優於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干預的整體精神狀態。與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干預相比,CBTp 組似乎在思覺失調症的正性和負性症狀方面沒有差異。團體 CBTp 似乎比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干預對整體功能更好。與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干預相比,CBTp 組住院參與者的數量在治療組之間沒有真正的差異。

結論

團體 CBTp 似乎比標準照護或其他社會心理干預對整體功能更好。

這些證據受到什麼侷限?

應進行樣本量較大且偏差風險較低的研究。需要解決長期結果以確定任何影響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試驗應提高數據報告的品質。

翻譯紀錄

翻譯者:彭懷萱 (文藻外語大學,英文系)【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

引用文獻
Guaiana G, Abbatecola M, Aali G, Tarantino F, Ebuenyi ID, Lucarini V, Li W, Zhang C, Pinto A.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group) for schizophren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7. Art. No.: CD009608. DOI: 10.1002/14651858.CD009608.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