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早產前使用不同的皮質類固醇治療能改善寶寶出生時的狀況

本研究探討的議題為何?

較早出生的寶寶(懷孕 37 週之前出生,這被認為是早產兒)較容易產生一些健康問題。這些健康問題包括肺部疾病(呼吸窘迫症候群)、腦出血(腦室內出血)和死亡。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皮質類固醇可以有效防止以上這些健康問題產生,而此論述已有高品質的證據。這些藥物會使寶寶的肺部在出生前成熟。不同種類皮質類固醇可經由不同的方式和劑量給藥。然而,我們知道給有早產風險的母親服用皮質類固醇,對寶寶是有幫助的,但尚未知曉哪種類型的皮質類固醇對母嬰最有幫助且傷害最小。

此議題的重要性?

由於還未有明定的最佳類固醇種類或劑量,醫院有多種給予此類藥物的方式。這篇論文評估了各可行的隨機對照試驗 (也就是在這些試驗中,參與者會接受的類固醇療程是隨機決定的;而這些試驗通常會分析出最可信的治療效果),去總結出以何種方式給予何種類固醇對母親和寶寶最好。我們也想了解這些藥物對寶寶到孩童或成人時期還分別有什麼影響。

我們找到哪些證據?

我們在 2022 年 5 月 9 日搜尋相關證據,並鎖定了 18 項試驗。我們確認每項試驗的可信度並剔除有疑慮的試驗。最後我們收錄了 11 項試驗 (共 2,494 位婦女與 2,762 個寶寶)。其中一項試驗的參加者包含了 1,500 個寶寶,並結束在 2013 年,有比較低的偏差風險。其他試驗相對規模較小、受試者年齡較大,且有中度或高度的偏差風險。

有九項試驗分析了早產前最常用的兩種皮質類固醇,dexamethasone 和 betamethasone。對媽媽而言,這些藥物基本上沒什麼明顯差異,但我們仍不能排除 dexamethasone 的使用有較低的感染率和副作用 (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對寶寶而言,我們不確定藥物的選擇是否會影響試驗開始後死亡的風險(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藥物的選擇可能對呼吸窘迫症候群(高度的證據品質等級)和慢性肺病(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的風險幾乎沒有影響。我們發現 dexamethasone 和 betamethasone 在腦室內出血風險方面可能幾乎沒有差異(低度的證據品質等級)。藥物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得到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小腸與大腸發炎)的風險尚未確定,因為這種情況在試驗中很少發生(低度的證據品質等級)。

其中一項大型研究嘗試長期觀察所有兒童受試者,並呈現觀察至兒童兩歲時的結果。該項研究顯示藥物的使用對兩歲以前的孩童幾乎沒有造成神經發展障礙 (產生影響腦部功能的疾病) 的風險 (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藥物的選擇對特定的發育結果幾乎沒有影響,包括聽力障礙(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發育遲緩(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或學習困難(中度的證據品質等級)。目前藥物的選擇是否對視力障礙有影響尚未明朗(低度的證據品質等級)。我們也不確定 dexamethasone 是否會增加腦性麻痺(一種影響動作、平衡力和維持姿勢的疾病)的風險,因為只有一項試驗有談及少數情況。我們需要來自更多兒童受試者相關的研究結果,以便準確評估這些藥物之間對於該項結果的差異(低度的證據品質等級)。

有三個試驗則比較了不同皮質類固醇的給藥方式。其中一個試驗比較了兩種給予 dexamethasone 的方法(口服或肌肉注射),另一個試驗比較了 betamethasone 的不同製程,第三個試驗比較了兩種給予 betamethasone 的方法(兩次給藥間隔時間長度不同)。由於這些試驗規模較小且存在中度的偏差風險,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否有總結出給予這些藥物的適應症尚不清楚。

這代表什麼意義?

儘管我們發現 dexamethasone 和 betamethasone 帶來的影響可能相似,但我們仍不確定在早產情況下使用哪種皮質類固醇最好。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試驗呈述這些藥物對兩歲以上兒童的影響,因此我們無法評論它們對兒童健康的長期影響。

關於給予皮質類固醇的最佳方法,我們亦未找到太多證據。因此我們無法說其中一種給藥方法是否比另一種更好。

我們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哪種藥物是最好的藥物以及最好的給藥方式,並且需要長期觀察這些孩童,以了解對兒童和成人發展的任何影響。

翻譯紀錄

翻譯者:沈瑋蓉 (彰化基督教醫院,畢業後一般科醫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Williams MJ, Ramson JA, Brownfoot FC. Different corticosteroids and regimens for accelerating fetal lung maturation for babies at risk of preterm birth.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8. Art. No.: CD006764. DOI: 10.1002/14651858.CD006764.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