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避免早產兒於建立母乳哺育的時期使用奶瓶餵食

回顧問題:對於想以母乳親餵早產兒的媽媽而言,使用奶瓶餵食是否會影響母乳哺育的成功率?

背景:早產兒一開始以管餵的方式餵養乳汁,直到他們發育到足以以吸吮的方式進行哺育;但隨著寶寶逐漸發育長大,他們每天需要吸吮餵食的次數會逐漸地增加,而這些早產兒的媽媽們未必能在每次寶寶需要吸吮餵食的時候都待在醫院裡,此時照慣例會以奶瓶的方式餵食母乳或是配方奶,但曾有相關研究指出使用奶瓶餵食會影響使用母乳親餵的成功率。

研究特徵:我們找到了 7 項符合條件的研究(包括 1,152 名早產兒),這些研究的大小介於小型至中等間,且大多在研究設計及實行上存在一些問題。本研究回顧截至 2020 年 6 月 18 日。

主要结果:五項研究 (其中包括兩項最大型的研究) 使用杯子餵食;而一項研究使用管餵;一項研究則使用特殊設計的奶嘴,使餵食吸吮的動作與傳統的奶瓶相比更加貼近哺乳的模式。大多的研究於高收入的國家進行,僅有 2 項研究進行於中收入的國家且沒有研究在低收入國家中進行。整體而言,若未使用 (傳統奶嘴的) 奶瓶餵食,則這些早產寶寶多數在出院時到出院後三至六個月內會完全或至少部分以母乳親餵。使用特殊奶嘴設計的該項研究顯示其對於親餵並無顯著的差異,而單獨以杯子餵食或管餵的方式才有助於改善母乳哺育的成功率;然而,由於管餵的該項研究品質不佳,我們無法確認單獨使用管餵來輔助母乳哺餵是否能改善母乳哺餵的結果。我們發現,沒有證據顯示包括住院天數與體重增加等方面的益處或是有害處。

結論:使用杯子而非使用奶瓶能夠增加早產寶寶直到出院後 6 個月,無論完全使用母乳或任意母乳哺育比例能夠哺育的量以及持續時間;關於單獨管餵的探討則尚需要更多高品質的研究。

證據信心:我們對這些結果有低至中等的信心。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柏宏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Allen E, Rumbold AR, Keir A, Collins CT, Gillis J, Suganuma H. Avoidance of bottles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breastfeeds in preterm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10. Art. No.: CD005252. DOI: 10.1002/14651858.CD005252.pub5.

我們對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必要的 cookie 使我們的網站正常運作。我們還希望設置可選擇分析的 cookie,以幫助我們進行改進網站。除非您啟用它們,否則我們不會設置可選擇的 cookie。使用此工具將在您的設備上設置 cookie,以記住您的偏好。您隨時可以隨時通過點擊每個頁面下方的「Cookies 設置」連結來更改 Cookie 偏好。
有關我們使用 cookie 的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我們的 cookie 頁面

接受所有
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