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用於子宮內接觸藥物後患有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的嬰兒

關鍵資訊

• 由於缺乏證據,我們無法得出關於針灸對於因子宮內接觸藥物而導致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的嬰兒其益處和風險的任何結論。

• 需要有良好設計和紀錄的大規模研究來探究針灸的益處和風險,包括對針灸技術、部位、時間和應用進行比較的研究。

什麼是新生兒戒斷症候群?

新生兒戒斷症候群是一種藥物戒斷症候群,大多發生在胎兒於子宮內接觸鴉片類藥物(如海洛因和美沙冬)後。新生兒可能出生時就對藥物產生身體依賴,導致出生後出現戒斷症狀,例如高頻哭聲、睡眠-清醒週期紊亂和震顫。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的診斷採用標準化戒斷評估,例如斐尼根評分 (Finnegan score)。

新生兒戒斷症候群如何治療?

患有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的新生兒比沒有這種疾病的新生兒更需要接受治療,且出生後的住院時間更長。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的治療包括多種多模式治療以緩解戒斷症狀,例如用繈褓包覆嬰兒、「同室餵食」以及母乳哺育。如果標準化評估超過某個閾值,則對新生兒進行口服鴉片類藥物治療。然而,最佳的新生兒戒斷症候群治療方式仍有爭議。針灸已被提議作為一種潛在的介入治療。針灸涉及對身體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透過插入細金屬針(「侵入性」)或使用不穿刺皮膚的技術(「非侵入性」),例如穴位按壓和雷射。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的目標是確認針灸對患有新生兒戒斷症候群 (NAS) 的嬰兒之益處和風險。我們的主要结果是藥物治療的持續時間(藥物治療)、不良事件(傷害)和住院時間。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比較針灸與不治療、藥物或其他類型針刺(例如針灸與雷射針灸)的研究。針灸可以單獨進行,或與 NAS 的常規治療(「標準治療」)合併使用,只要後者適用於研究中的所有參與者即可。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兩項研究共納入 104 名嬰兒。兩項研究都對針灸(採用不穿透皮膚的技術)加入標準治療並與標準治療進行比較。

這兩項研究採用了不同的針灸技術。2009 年至 2014 年在奧地利進行一項納入了 28 名嬰兒的研究,該研究每天在耳朵和身體穴位進行雷射針灸,直到用於治療 NAS 症狀的嗎啡被停止使用。另一項研究於 1992 年至 1996 年間在美國進行,該研究納入 76 名嬰兒,採用穴位按壓,將草藥種子貼在耳穴上按摩 30 至 60 秒,同時進行 NAS 標準治療 。

主要研究結果

在標準治療中加入針灸是否會影響嬰兒需要服藥或住院時間的證據是非常不確定的。關於針灸是否能降低醫生評估新生兒戒斷症候群時給出的最高分數,其證據也非常不確定。

兩項研究中均未報告任何嬰兒出現不良事件,但由於只有 104 名嬰兒,我們無法根據這些結果得出有關針灸安全性的任何結論。

沒有研究提供有關疼痛或嬰兒死亡的資訊。他們也沒有對嬰兒的長期發展進行追蹤。

本文獻證據的限制是什麼?

主要的限制是本文僅分析了兩項小型研究,有些結果沒有被記錄。此外,研究設計還可以更好。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關於該主題的研究已經進行但尚未發表。而據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進行任何研究。

此證據的更新情況如何?

此為截至 2023 年 8 月的最新證據。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依庭【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