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路的認知和行為療法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本文獻回顧之重要性為何?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可能在嚴重的創傷事件後發生。其症狀包括:反覆體驗創傷 (如噩夢、閃回 (flashbacks) 和痛苦的想法);迴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喚起線索;思想和情緒的負面變化;以及過度激發 (hyperarousal,包括緊張不安、容易受驚、感到生氣、睡眠困難和注意力不集中)。PTSD 可以透過專注於創傷的談話療法 (talking therapies) 得到有效治療。其中一種最有效的療法是以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 為基礎。遺憾的是,能夠提供這些療法的合格治療師數量有限。還有一些其他因素限制了獲得治療的機會,例如需要請假參加治療、交通問題等。

一種替代方案是透過網路來提供心理治療,在有或沒有治療師的指導下。基於網路的認知和行為療法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therapies, I-C/BT) 已獲得廣泛關注,現在常用於治療憂鬱症和焦慮症。關於 PTSD 的 I-C/BT 研究較少,但研究正在擴大,並且越來越多的實證表明其有效性。

哪些人會對本回顧感興趣?

– PTSD 病人及其家人和朋友。

– 在心理衛生機構服務的專業人員。

– 全科醫生 (general practitioners)。

– 政府專員。

本回顧試圖解答哪些問題?

在 PTSD 病人中,我們試圖找出 I-C/BT:

– 比無治療更有效 (等待名單);

– 與治療師提供的心理治療一樣有效;

– 比其他線上提供的心理治療更有效;或

– 在減輕 PTSD 症狀和提高生活品質方面,比線上提供的相關教育更有效;或

– 與面對面治療相比,是否更具有經濟效益?

本回顧納入了哪些研究?

我們檢索了 1970 年至 2020 年 6 月 5 日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 (將人們隨機分為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之一的臨床研究),這些試驗調查了 PTSD 成人的 I-C/BT。

我們納入了 13 項研究,共有 808 名參與者。

這篇文獻回顧的證據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 納入 10 項研究的分析發現,I-C/BT 在減少 PTSD 方面比無治療 (等待名單) 更有效。然而,證據的確定性非常低,這意味著我們對這一發現幾乎沒有信心。

– 納入 2 項研究的分析發現,I-C/BT 與另一種線上心理治療沒有區別。然而,證據的確定性非常低,這意味著我們對這一發現幾乎沒有信心。

– 1 項研究發現,面對面的非 CBT 比 I-C/BT 更有效。然而,PTSD 症狀的基礎水平沒有得到控制,而且該證據的確定性非常低,這限制了我們對這一發現的信心。

– 我們發現沒有研究使用標準化或經過驗證的測量標準,來告訴我們接受 I-C/BT 的人是否認為這是一種可接受的治療。

– 我們發現沒有研究報告 I-C/BT 的成本效益。

下一步該怎麼做?

當前的證據正在增長,但仍然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決定 I-C/BT 是否應該用於 PTSD 的常規治療。

翻譯紀錄: 

翻譯者:許智超 (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