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癲癇治療的經顱磁刺激術

研究背景

癲癇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發作,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許多癲癇患者可藉著抗癲癇藥物讓病情穩定。然而,仍有近三分之一用藥患者病情不受控制、發作頻繁,或無法忍受此類藥物之副作用。對於病情不受控制之患者,手術治療為一種選項,然而手術畢竟具侵入性,並非所有人皆適用。因此,這類較棘手之癲癇症,仍亟需安全有效之療法。

經顱磁刺激術 Transcranial Magnetic Situlation (TMS) 為一種手術外的替代療法,是新的療法之一,可能為癲癇患者提供安全且非侵入性的過程。除了長期用來研究大腦功能,也作為一種潛在療法,研究包括癲癇在內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這項無痛的非手術療法使用感應磁流來調節大腦功能,以降低癲癇好發性。

研究目的

本文獻回顧之目的在於對個案使用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 (rTMS),在降低癲癇發作頻率、改善病患生活品質、減少類癲癇放電波產生 (潛在腦部障礙或癲癇好發性顯示於異常之腦電圖檢查結果)、抗癲癇藥物使用及副作用各方面,相較於其他適用療法之實證評估。

研究方法

最近一次蒐尋試驗日期為 2020 年 6 月 2 日。我們評估了八項隨機對照試驗 (受試者使用隨機方法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的研究) 的證據,共涉及 241 名受試者,比較 rTMS 和對照治療 (假治療、抗癲癇藥物使用或低劑量 rTMS) 的隨機對照試驗 。

研究結果

有些納入的試驗顯示,在治療後,rTMS 減少了患者發病的頻率,但其他試驗在發病頻率上沒有任何顯著差異。有四項試驗顯示,類癲癇放電波產生次數隨著 rTMS 治療而減少。另一項研究評估了 7 位受試者的生活品質,儘管未經統計分析,但發現,相較於假治療,多數受試者報告了生活品質在積極治療下有所提高。另一項試驗報告了 1 名受試者增加了抗癲癇藥物的用量,但他們接受的是對照治療。副作用在試驗中並不常發生,最常被報告的副作用是頭痛 (大多是完整接受 rTMS 治療的受試者)。然而,一項研究顯示,有 2 名受試者的癲癇發病频率增加:時間分别在 rTMS 治療期間(提前停止治療)和治療一周後。

證據可信度

總體來說,由於在發表過的論文中,有關的研究設計資料與研究結果陳述不夠清楚,我們認為 “降低癲癇發作頻率” 這項主要研究結果的證據可信度較低。其中一項試驗對生活品質提出了研究評論,但僅涉及 7 名受試者。

本實證更新至 2020 年 6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吳佩琪 (天主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翻譯所)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