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失智及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憂鬱及焦慮症狀的心理治療

重點資訊

- 奠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著重改變想法和行為)的心理治療可能對失智或輕度認知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以下簡稱 MCI) 患者的憂鬱症狀、生活品質及日常活動產生不大的正向效果。

- 尚無足夠證據來了解是否有哪些心理治療對失智或 MCI 患者的焦慮有幫助。

- 需要更多關於不同類型的心理治療以及哪種治療可能最適合哪些患者的證據。

什麼是失智和輕度認知障礙?

失智是一種認知(記憶和思考能力)出現問題的情況。罹患失智症的人不再能夠獨立管理自身的所有日常活動。輕度認知障礙 (MCI) 相對較輕微,而且對日常活動較沒有顯著影響。有些 MCI 患者後續會發展成失智症。

我們所謂的心理治療是什麼?

心理治療,有時被稱為「談話療法」,奠基於心理學理論。會有治療師與個人或一小群人一起培養技能和運用策略來提升幸福感。這些治療經調整可用於治療認知障礙患者。

我們想知道什麼?

憂鬱和焦慮是失智症和 MCI 患者常見的症狀,但治療這些症狀的最佳療法尚不明確。常用於治療這些症狀的藥物可能對失智症患者無效,而且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許多指引建議優先嘗試心理治療。我們對旨在減輕失智症或 MCI 患者焦慮或憂鬱症狀、或改善其情緒健康的心理治療感興趣。目前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心理治療。我們想知道每種治療對失智症或 MCI 患者的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效果為何。我們還想知道這些治療對於生活品質、日常活動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影響,並了解是否有任何不良反應。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比較心理治療與常規照護或常規照護加非特定心理治療的研究。

我們根據理論基礎及治療內容,將心理治療分為幾大類,並分別檢視每一類。我們比較和統整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評估我們對證據的信心。

我們有何發現?

我們發現了 29 項研究,共納入 2,599 名失智症或 MCI 患者。我們發現的大多數證據是奠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BT,旨在改變想法和行為)的治療以及旨在支持幸福感的治療,我們稱之為諮詢及支持療法。我們還發現了極少數關於正念認知療法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和人際關係療法 (interprersonal therapy) 的研究。大多數研究著重在對於憂鬱症狀的效果,但是很少有研究將焦慮症狀視為一研究要點。

我們發現的證據顯示:

–雖然效果不大,但是在以 CBT 為基礎的治療結束時,可能會改善失智症或 MCI 患者憂鬱的症狀、生活品質及日常活動能力。我們尚無法確定此類療法對焦慮有何效果。有些證據顯示,對憂鬱症的效果可能取決於開始治療前憂鬱症狀的嚴重程度、是否已診斷為失智或 MCI,以及已使用何種療法,但是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下定論。

–支持和諮詢治療可能對治療結束時的憂鬱症狀無效,而且尚無足夠證據讓我們知道此療法是否對焦慮有任何效果。

–我們無法確定正念療法或人際關係療法的效果,因為很少有關於這些療法的研究。

關於這些療法的不良反應,資訊仍有限。

我們還發現了 14 項正在進行的研究,因此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幾年內獲得更多關於我們問題的證據。

證據受到的限制為何?

我們有中等品質證據可以確定以 CBT 為基礎的療法對憂鬱症狀、生活品質以及日常活動有些微正向效果,但是對於其他面向較無法確定。在文獻回顧中,大多數患者有輕度至中度失智症,所以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 MCI 或是更嚴重失智症的患者。雖然在治療前就有嚴重憂鬱症的患者是最有可能接受治療的人,但是很少有研究僅納入此類患者。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能夠說明哪些人最有可能從哪些心理治療中獲益。

證據的時效性為何?

文獻回顧更新至 2021 年 2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林芸平(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