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受孕週期中,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nRHa)藥物與卵巢刺激用的激素搭配效果最好?

重點訊息

• 長期與短期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nRHa)療法相比,在活產率與持續懷孕率方面,差異性微乎其微,但長期 GnRHa 療法可能會有較高的臨床懷孕率(可以看到或聽到胎兒)。

• 在短期 GnRHa 療法下,相較於 25 µg,使用劑量 100 µg 可能會提升臨床懷孕率,但不確定其他的研究比較在活產率與臨床懷孕率上是否存在差異。

• 需要進一步研究來了解 GnRHa 各類療法的成本效益與可接受度。

本研究想知道什麼?

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nRHa)合併施打促性腺激素,旨在防止卵子在手術取卵前過早排出,以便能依計劃方式進行採集。經證實,GnRHa 可以提高懷孕率。文獻中已載明各種 GnRHa 的給藥方式。本研究希望找到最有效的 GnRHa 給藥方式,以增加出生嬰兒數與持續懷孕率,同時降低流產率與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生育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研究做了什麼?

本研究審查了證據,探究何種藥物(以 GnRHa 的形式)最適合與促性腺激素合併使用,以協助欲透過輔助受孕來懷孕的女性。

本研究發現了什麼?

本研究共納入了含 4,148 名女性受試者的 40 項研究,比較在輔助受孕治療期間使用不同的 GnRHa 給藥方式的表現。其中 19 項研究(含 1,582 名女性受試者)比較 GnRHa 長期療法(在施打促性腺激素至少兩週前便使用 GnRHa)與短期療法(同時使用 GnRHa 與促性腺激素)的表現。

主要研究結果

長期與短期 GnRHa 療法相比,在活產率與持續懷孕率方面,差異性微乎其微。研究結果顯示,經 GnRHa 短期治療後,研究內 14% 的女性實現活產或持續懷孕;而經 GnRHa 長期治療的女性,有 12 至 30% 實現活產或持續懷孕。根據研究結果,與短期療法相比,經 GnRHa 長期治療後,臨床懷孕率(可以看到或聽到胎兒)可能更高。研究結果表明,經 GnRHa 短期治療後,研究內 16% 的女性實現臨床懷孕;而經 GnRHa 長期治療的女性,則有 17 至 32% 實現臨床懷孕。

在短期 GnRHa 療法下,相較於 25 µg,使用劑量 100 µg 可能會提升臨床懷孕率,但不確定其他的研究比較在活產率與臨床懷孕率上是否存在差異。

只有 2 項研究提及 OHSS 發生率與流產率,故不確定在這兩種表現上是否存在差異。

至於其他有害影響,因證據不足而無法得出任何結論。需要進一步研究來了解 GnRHa 各類療法的成本效益與可接受度。

研究證據的侷限性為何?

證據可信度經評定為低至極低。證據主要的侷限性在於:半數的研究沒有報告活產或持續懷孕的表現、研究方法的報告方式不佳、研究結果不明確、幾乎沒有研究報告不良反應(如 OHSS),同時也欠缺 GnRHa 各類療法的其他有害事件、成本效益與可接受度的相關資料。納入的 40 項研究中,只有 8 項是在近 10 年內進行的。

文獻最近的更新日期為何?

文獻更新截至 2022 年 12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李慧婷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