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静脉切开术与Seldinger技术(经皮血管穿刺插管技术)放置完全植入式静脉通路的比较

研究背景

全植入式静脉通路端口(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 TIVAPs)为患者提供安全、永久的静脉通路。它们通常用于需要持续注射静脉药物的患者,例如接受化疗的患者。当需要定期进行常规静脉给药、输注血液制品或肠外营养,或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采样时,也会使用TIVAP。插入或植入TIVAP有两种方法:手术静脉切开术是一种开放式的外科手术,其开放并进入头静脉;而Seldinger技术使用经皮通路(通过皮肤,无需手术准备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internal jugular, IJ)静脉。我们评价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现有的证据,以了解不同TIVAP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进行了比较。

研究特征和主要结果

本综述纳入了9项研究,共1253名受试者(截至2015年8月)。5项研究比较了Seldinger技术(锁骨下静脉通路)与静脉切开术(头静脉通路)。两项研究比较了Seldinger技术(IJ静脉)与静脉(头静脉)切开术。一项研究比较了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头静脉)与静脉(头静脉)切开术,一项研究比较了Seldinger(锁骨下静脉)技术与Seldinger(IJ静脉)技术。Seldinger技术的成功率高于静脉切开技术。对于Seldinger技术,大多数试验使用锁骨下静脉作为静脉通路,只有两项试验报告使用了IJ静脉。在那些使用锁骨下通路Seldinger技术的试验中,出现导管并发症的受试者比使用静脉切开术的受试者多。然而,Seldinger技术与静脉切开技术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由于样本量小,改良的Seldinger技术(使用头静脉)与静脉切开技术(也使用头静脉)以及Seldinger(锁骨下静脉通路)与Seldinger(IJ静脉通路)技术之间的比较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这些比较无法得出明确结论,建议进行进一步研究。

证据质量

所纳入试验的总体质量中等。在纳入的9项研究中,有4项研究使用的随机化研究方法不充分,但排除这些试验的分析并未改变结局。无论是静脉切开术还是Seldinger技术,干预措施的性质都意味着无法对受试者或工作人员施盲,因此我们认为偏倚风险低。纳入试验的大多数受试者是三级中心的肿瘤患者,其结局适用于典型临床情况。对于所有结局,比较静脉切开术和Seldinger技术时,纳入试验的置信区间较宽,存在严重的不精确性。因此,整体证据质量从高降为中等。由于所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我们无法评估发表偏倚。

研究背景

完全植入式静脉通路端口(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 TIVAP)为患者提供安全、永久的静脉通路,比如,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有几种方法可以放置TIVAP,但最佳的循证方法尚不明确。

研究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TIVAP植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静脉切开技术、seldinger技术和改良的seldinger技术。本综述纳入了在seldinger技术中使用多普勒或实时二维超声对静脉进行定位的研究。

检索策略

Cochrane血管试验检索协调员检索了Cochrane血管专业注册库(Cochrane Vascular Specialised Register,最后检索于2015年8月)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2015年第7期),以及临床试验注册库。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随机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需要TIVAP的患者随机分配静脉切开技术、seldinger技术或改良seldinger技术。两位系统综述作者独立评估研究是否符合纳入资格,第三位综述作者检查排除的研究。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提取资料。我们评估了所有研究的偏倚风险。我们采用Chi 2 统计和方差(I 2 统计)研究方法评估异质性。以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总结的二分结局为:初次植入成功率、并发症(特别是感染)、气胸和导管并发症。我们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来评估Seldinger技术和静脉切开技术的两条通路静脉,即锁骨下静脉和颈内(internal jugular, IJ)静脉。我们采用了意向治疗(intention-to-treat, ITT)和治疗分析,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

主要结果

本综述纳入了9项研究,共有1253名受试者。5项研究比较了Seldinger技术(锁骨下静脉通路)与静脉切开术(头静脉通路)。两项研究比较了Seldinger术(IJ静脉)与静脉切开术(头静脉)。一项研究比较了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头静脉)与静脉切开术(头静脉),一项研究比较了Seldinger技术(锁骨下静脉)与Seldinger(IJ静脉)技术。

比较Seldinger技术(锁骨下静脉或IJ静脉通路)与静脉切开术(头静脉):我们纳入了7项试验(共1006名受试者)进行分析。ITT(OR=0.40;95% CI [0.25, 0.65])和治疗分析(OR=0.59;95% CI [0.36, 0.98])均表明,与静脉切开术相比,Seldinger技术植入TIVAP的成功率更高。我们发现总体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ITT(OR=1.16;95% CI [0.76, 1.75])和治疗分析(OR=0.93;95% CI [0.62, 1.40])。在Seldinger组中,大多数试验报告使用锁骨下静脉作为静脉通路,只有有限数量的试验使用IJ静脉作为通路。当分析感染、气胸和导管并发症的个体并发症发生率时,与静脉切开术相比,Seldinger技术(锁骨下静脉通路)的导管并发症率更高:ITT(OR=6.77;95% CI [2.31, 19.79])和治疗分析(OR=6.62;95% CI [2.24, 19.58])。各组间感染、气胸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比较改良Seldinger技术(头静脉)与静脉切开术(头静脉):我们确定了一项有164名受试者的试验。ITT分析显示改良Seldinger技术(69/82, 84%)与静脉切开技术(66/82, 80%)的初次植入成功率无差异,P=0.686。我们发现,围手术期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

比较Seldinger(锁骨下静脉通路)与Seldinger(IJ静脉通路)技术:我们确定了一项有83名受试者的试验。Seldinger技术(锁骨下静脉)的初次成功率为84%(37/44),而Seldinger技术(IJ静脉)的初次成功率为74%(29/39)。锁骨下静脉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8%)高于颈静脉组(23%),P=0.02。然而,当单独比较特定并发症时,我们没有发现各组间的差异。

本综述纳入试验的总体质量为中等。在纳入的9项研究中,有4项研究使用的随机化研究方法不充分,但排除这些试验的敏感性分析并未改变结局。无论是静脉切开术还是Seldinger技术,干预措施的性质都意味着无法对受试者或工作人员施盲,因此我们认为偏倚风险低。纳入试验的大多数受试者是三级中心的肿瘤患者,其结局适用于典型的临床情况。对于所有结局,比较静脉切开术和Seldinger技术时,纳入试验的置信区间较宽,存在严重的不精确性。因此,整体证据质量从高降为中等。由于所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我们无法评估发表偏倚。

作者结论

中等质量证据表明,与静脉切开技术相比,Seldinger技术的初次植入成功率更高。大多数采用Seldinger技术的试验均使用锁骨下静脉作为静脉通路,只有少数试验报告使用颈内静脉作为静脉通路。中等质量证据表明,Seldinger技术与静脉切开术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然而,与静脉切开术组相比,采用锁骨下静脉通路的Seldinger技术所报告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Seldinger组和静脉切开组之间的气胸和感染发生率无差异。我们在改良Seldinger技术(头静脉)与静脉切开(头静脉)以及Seldinger(锁骨下静脉通路)与Seldinger(IJ静脉通路)的比较中仅发现了一项试验,因此,对于这些比较我们无法得出明确结论,建议进行进一步研究。

翻译笔记

译者:李章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4年6月2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Hsu CC-T, Kwan GNC, Evans-Barns H, Rophael JA, van Driel ML. Venous cutdown versus the Seldinger technique for placement of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Issue 8. Art. No.: CD008942. DOI: 10.1002/14651858.CD008942.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