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维持认知健康人群晚年认知功能的计算机认知训练

研究背景

术语“认知”和“认知功能”描述了所有与思考、学习、记忆和交流相关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也会发生正常的变化。还有一些影响认知的疾病,主要是痴呆症,随着年龄的增长,从65岁左右开始,痴呆症变得越来越常见。众所周知,一生中保持智力活动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有关。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鼓励智力活动可能是保持良好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认知训练包括一系列旨在以各种方式“锻炼大脑”的标准化任务。认知训练课程通常由计算机或移动技术提供,因此人们可以在家里自己完成这项训练。这些产品越来越多地以商业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我们想知道计算机认知训练(computerised cognitive training, CCT)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是否是一种保持良好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8年3月15日的医学文献,寻找比较65岁或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试验。这些老年人参加了至少12 周的计算机认知训练,而对照组没有参加训练。所有受试者在试验开始时都应该是认知健康的。为了使比较尽可能公平,应该随机决定受试者是在认知训练组还是在对照组。我们主要对认知的整体效果感兴趣。选择三个月进行干预有点武断,但我们认为非常短暂的干预不太可能产生持久的效果,我们感兴趣的是可以长期持续的干预。

我们的发现

我们找到了8项试验,共涉及了1183名受试者。五项试验提供了为期3个月的CCT, 2项试验提供了为期 4个月的CCT,1项提供了为期6个月的CCT。我们将CCT与其他活动进行了比较,比如观看教育视频,或者完全不进行任何活动。我们寻找对整体认知功能和特定认知功能的影响,如记忆力和思维速度。所有的研究都有一些设计上的问题,这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偏倚。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发现的证据质量低或者极低。这意味着我们对结果不是很有信心,更多的研究很可能会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训练12周后,CCT可能会稍微改善整体认知功能;然而,我们在干预12个月后没有发现持续效应的证据。我们要么无法进行评估,要么没有发现CCT对整体认知功能或我们研究的大多数特定认知功能有影响的证据。最长的试验还发现,与什么都不做相比,完成6个月的CCT可能对记忆有好处。没有一项试验报告对生活质量或日常活动的影响,也没有报告训练的有害影响。

我们的结论

与其他活动相比,CCT在12周的训练结束时可能会导致整体认知功能稍有改善,但我们没有发现一年后这种影响持续存在的证据。与什么都不做相比,CCT可以在六个月的训练结束时稍微改善记忆。尽管我们排除了训练时间少于12周的试验,但我们纳入的试验对于检验随着人们年龄增长的长期影响来说,时间仍然很短。我们综述的一个局限性是,我们没有纳入一些训练时间较短的试验,这些试验确实探索到了长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可能遗漏了一些有用的证据。 许多发表的研究都着眼于计算机训练。理解这些丰富的文献比较困难。今后,按训练效果的持续时间而不是按训练本身的持续时间对试验进行分类可能更有帮助。

研究背景

年龄的增长与认知功能的自然下降有关,是痴呆症的最大危险因素。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对老年人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确定有助于维持老年人认知功能或降低痴呆风险的干预措施是研究的重点。认知训练采用针对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的标准化练习,目的是保持最佳的认知功能。本综述评价了持续至少12周的计算机认知训练干预对65岁及以上健康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已成为一个更广泛的改变生活方式以维持认知功能项目的一部分。我们选择了至少12周的时间,作为充分暴露于可持续干预和试验环境可行性之间的权衡。

研究目的

评价为期至少12周的计算机认知训练干预对认知健康人群晚年认知功能的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以下数据库,确保尽可能全面的、最新的,纳入确定发表、未发表的、和正在进行的试验:ALOIS(www.medicine.ox.ac.uk/alois)、MEDLINE、Embase、 PsycINFO、CINAHL、ClinicalTrials.gov和WHO Portal/ICTRP(www.apps.who.int/trialsearch),检索截止于2018年3月31日。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发表或未发表、以任何语言报告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和准RCTs(quasi-RCTs)。受试者都是认知健康的人,至少80%的研究对象年龄必须在65岁或以上。试验干预须符合下列准则:干预是任何形式的互动电脑认知干预,包括电脑练习、电脑游戏、移动装置、游戏机及虚拟实境,包括重复进行指定认知范畴的标准化练习,以增强认知功能;干预时间至少为12周;测量了认知结局;认知训练干预与积极或消极的对照干预进行比较。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众包(crowdsourcing)”的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初步筛选,以确定RCTs。至少两名综述作者独立地根据纳入标准筛选了其余的引文。至少两位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对纳入RCTs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通过随机效应meta分析合并资料,将计算机认知训练(computerised cognitive training, CCT)与积极和消极对照分别进行比较。我们将治疗效果表示为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s, SMDs)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我们使用GRADE方法评估每个结局指标的总体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183名受试者。研究人员提供了12至26周的干预措施;在五项试验中,干预时间为12或13周。所有的试验都被评价为中等偏倚风险,且证据的整体质量被评价为低或极低。

我们首先将CCT与积极的对照干预措施(如观看教育视频)进行了比较。负的SMDs倾向于CCT而不是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预期结束时(12周),整体认知功能略有改善(SMD=-0.31,95%CI [-0.57, -0.05];232名受试者;2项研究;低质量证据)。 其中一项试验还评估了干预结束12个月后的整体认知功能;该试验没有提供持续影响的明确证据(SMD=-0.21,95%CI [-0.66, -0.24];77名受试者;1项研究;低质量证据)。在干预期结束时,CCT可能导致情景记忆(12-17周)(SMD=0.06,95%CI [-0.14, 0.26];439名受试者;4项研究;低质量证据)或工作记忆(12-16周)(SMD=-0.17,95%CI [-0.36, 0.02];392名受试者;3项研究;低质量证据)几乎或没有差异。由于证据的质量很低,我们很难确定CCT对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我们还比较了CCT与非积极对照(无干预)。我们没有发现关于我们整体认知功能的主要结局的数据。在干预结束时,CCT可导致情景记忆(6个月)轻微改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mean difference, MD)MD=-0.90分,95%CI [-1.73, -0.07];150名受试者;1项研究;低质量证据),但对执行功能(12周-6个月)几乎没有影响(SMD=-0.08,95%CI [-0.31, 0.15];292名受试者;2项研究;低质量证据)、工作记忆(16周)(MD=-0.08,95%CI [-0.43, 0.27];60名受试者;1项研究;低质量证据)或语言流畅性(6个月)(MD=-0.11,95%CI [-1.58, 1.36];150名受试者;1项研究;低质量证据)。我们无法确定对处理速度有什么影响,因为证据质量很低。

我们没有发现生活质量、日常活动或不良影响的证据。

作者结论

我们发现低质量的证据表明,在干预完成后,CCT与积极对照组相比,在整体认知功能方面,以及与非积极对照组相比,在情景记忆方面,可能会看到一些小的益处。这些益处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尚不确定。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在12个月后持续存在。 我们对结果的信心很低,反映了证据的整体质量。在8项试验中,有5项的干预时间只有三个月。更广泛的训练能产生更大效益的可能性还有待更充分的探讨。

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认知训练的文献,并整理了所有可用的科学信息。治疗持续时间可能不是将干预措施分类纳入的最佳方法。由于老年人、指南编写者和决策者的主要兴趣涉及持续的认知益处,另一种选择是在选择评估长期影响的研究之后,按随访时间长短进行分类。

翻译笔记

译者:梁素瑞,审校:赵洁,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2021年8月20日

引用文献
Gates NJ, Rutjes AWS, Di Nisio M, Karim S, Chong L-Y, March E, Martínez G, Vernooij RWM. Computerised cognitive training for 12 or more weeks for maintain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cognitively healthy people in late lif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2. Art. No.: CD012277. DOI: 10.1002/14651858.CD012277.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