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手机短信提醒能否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规律服药

关键信息

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短信对服药依从性、致命心血管事件(死于心脏病)、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心脏并发症或中风)、合并心血管事件(死于心脏病、心脏并发症或中风)、胆固醇、血压和心率的益处尚不明确。

需要进行规模更大、设计更合理的研究,以衡量短信对改善心脏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

为什么本综述很重要?

全世界至少有 5.23 亿人患有心脏病。这种疾病通常需要用药物治疗。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服用药物来防止心脏出现更多问题。改善服药行为的一种可行方法是使用短信提醒。手机短信可以向心脏病患者发送健康信息和短信提醒,帮助他们服药。不过,短信能否帮助心脏病患者按时服药,目前还不清楚。

我们想要了解什么?

我们想知道,与不接收短信的人相比,短信是否能有效改善心脏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我们还关注短信对致命心血管事件(死于心脏病)、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心脏并发症或中风)、合并心血管事件(死于心脏病、心脏并发症或中风)、血压、胆固醇和心率的影响。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在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了有关手机短信对心脏病患者坚持服药的影响的研究。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共纳入18项研究,包含8136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些研究在11个不同国家进行。并且所有研究都针对使用手机短信和不适用手机短信进行对比。

主要结果

所有研究均在中高收入国家中进行,没有在低收入国家中进行。参加研究的受试者患有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平均年龄为53至64岁。其中大部分患者来自医院或心脏康复机构。这些研究持续时间为1至12个月。不同研究的短信发送方式和频率不同。一些研究根据患者的特点发送定制短信,并允许人们回复短信。这些短信的内容在不同研究中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短信内容包括用药提醒和健康生活方式信息,如饮食、体育锻炼和减肥。

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和用药依从性的定义,这使得我们无法对这一结局的研究结果合并在一起。因此,手机短信对于服药依从性的综合影响尚不明确。在纳入的 18 项研究中,有 10 项研究表明,短信能有效改善服药依从性。其他八项研究显示,与没有收到短信的人相比,服药依从性为有所下降或者没有差异。鉴于不同研究的用药依从性结果各不相同,我们不能确定短信是否能提高用药依从性。

我们发现,手机短信对致命心血管事件(死于心脏病)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此外,我们不确定,与没有收到短信的人相比,手机短信是否能降低血压、胆固醇、心率、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心脏并发症或中风)以及综合心血管事件(死于心脏病、心脏并发症或中风)。有两项研究报告了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这两项研究都没有发现组间差异的证据。只有一项研究报告了合并的心血管事件,没有证据表明组间存在差异。

现有研究证据存在哪些局限性?

我们认为证据的可信度为低到极低。有三个主要因素削弱了我们对证据的可信度。首先,这些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质量不高。研究中的人可能知道他们接受的是哪种治疗,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此外,并非所有研究都提供了我们感兴趣的资料。其次,不同研究的短信内容和发送方式也不尽相同。第三,不同研究的结果很不一致,没有足够的研究来确定我们的结果。

这些证据的时效性如何?

本综述更新了我们之前的综述。证据有效期至 2023 年8月。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近1800万人死亡。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尽管药物干预已被证明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方面经济有效,但患者服药依从性仍然不理想。手机短信是一种可扩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它提供了传达健康信息、发送电子提醒和鼓励行为改变的机会。然而,短信是否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其临床结局尚不确定。这是发表于2017年的Cochrane综述的更新版。

研究目的

评估与常规治疗相比,手机短信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获益和伤害。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其他四个数据库以及两个试验注册库。我们还审阅了纳入研究和相关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的最新截止日期是2023年8月30日。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确诊为动脉闭塞性疾病受试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我们纳入了探索使用短信服务或多媒体信息服务进行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干预的试验。对照组是常规治疗。我们排除了整群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标准的Cochrane方法学程序。我们的主要结局包括服药依从性、致命心血管事件、非致命心血管事件、综合心血管事件。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以测试他汀的效果、血压以测试抗高血压药物、心率以测试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尿液11-脱氢色腺素B2以测试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报告的体验。使用GRADE来评估各项结局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共纳入了1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含8136名心血管疾病受试者。我们在更新综述中识别了11项新研究,在之前综述中确定了7项研究。研究对象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中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所有研究均在中高收入国家开展,没有研究在低收入国家开展。纳入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3至64岁。受试者来自医院或心脏康复机构。随访时间从1月到12月不等。不同研究中,短信文本信息的特征存在差异(例如传递方式、频率、理论基础、内容、个性化和方向性)。不同研究的短信内容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括用药提醒和健康生活方式信息,如饮食、体育锻炼和减肥。短信提供建议、激励、社会支持和健康教育,以促进行为改变和定期服药。

我们将所有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为“高风险”,因为所有研究中至少有一个领域的偏倚风险不明确或很高。

服药依从性

由于不同的评分体系和对服药依从性测量的定义不一致,我们没有对服药依从性进行meta分析。18项研究中有10项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手机短信对服药依从性有益,而其他8项研究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短信对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有降低或没有差异。总体而言,与常规治疗相比,手机短信对坚持用药的效果还很不确定。

致命心血管事件

与常规治疗相比,短信对致命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比值比(odds ratio, 0R)=0.8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47, 1.45];4项研究,1654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

非致命心血管事件

我们发现短信对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几乎没有影响,这一证据质量极低。两项研究报告了非致命心血管事件,但均未发现组间存在差异的证据。

综合心血管事件

我们发现短信对综合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的证据质量极低。只有一项研究报告了合并心血管疾病事件,但没有发现组间存在差异的证据。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短信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乎没有影响(平均差异(mean difference, MD)=-1.79mg/dL,95% CI [-4.71, 1.12];8项研究,4983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

血压

短信对收缩压(MD=-0.93 mmHg, 95% Cl [-3.55, 1.69];8项研究,5173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和舒张压(MD=-1.00 mmHg,95%CI [2.49, 0.50];5项研究,3137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几乎没有影响。

心率

短信对心率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MD=0.46次/分钟,95% C1 [-1.74, 0.82];4项研究,2946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

作者结论

由于证据有限,我们不确定与常规治疗相比,短信是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以及综合心血管事件。此外,与常规治疗相比,短信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没有研究评估短信在低收入国家或12个月以上随访的影响。需要进行长期高质量的随机试验,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

翻译笔记

原译者:刘雪寒(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原审校:马思思(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更新译者:徐梦琦(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张宇(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2024年10月3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Redfern J, Tu Q, Hyun K, Hollings MA, Hafiz N, Zwack C, Free C, Perel P, Chow CK.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ing for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4, Issue 3. Art. No.: CD011851. DOI: 10.1002/14651858.CD01185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