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向耳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梅尼埃病的获益和风险是什么?

关键信息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因此尚无法明确直接经耳 (鼓室內)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是否能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的的症状。同时也不清楚是否存在任何治疗相关的风险。 

需要大型的且设计完善的研究来评价这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并评价任何可能存在的危害。

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找出检测梅尼埃病患者症状的最佳方法,以评价治疗是否有获益。这应该包括制定“核心结局指标集”——一份在所有关于梅尼埃病的研究中都应该测量的结局清单。 

什么是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影响内耳的疾病。它会引起头晕或眩晕(旋转感)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听力障碍、耳鸣(耳中有鸣响、嗡嗡声)以及耳胀感或耳闷感。它好发于成年人,且通常始于中年期。 

梅尼埃病如何治疗?

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法通常首选口服药物(片剂)治疗。如果仍无法控制症状,则会直接给予耳内皮质类固醇治疗。最常见的方式便是直接经鼓膜注射皮质类固醇,但也可以通过放置一根鼓室导管---一根细管---将皮质类固醇滴注进入耳朵。

我们想知道什么?

我们想探讨:

--是否有证据提示经鼓室内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减轻梅尼埃病的症状。

--这种治疗是否会引起严重损害或其他并发症(例如耳膜穿孔)。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比较经鼓室内皮质类固醇治疗组或假(安慰剂)治疗组的研究。 

我们发现什么?

我们找到了10项研究,共纳入952名受试者,研究为期3个月至2年。

--针对眩晕症状是否改善的方面,使用皮质类固醇组相较于无治疗(或假治疗)组,在6个月、1年及2年的随访期内无显著差异。

--在眩晕的发作频率方面,我们发现给予鼓室内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组似乎轻微地减少了眩晕发作的次数。此发现仅在研究时长3至6个月的研究中有所提及,我们并不确定在更长期的随访中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目前尚不明确给予鼓室内皮质类固醇治疗是否会增加出现严重医疗问题(严重副作用)的概率。

这些证据有什么局限性?

我们对研究证据的信心很低,因为大多数进行的研究规模很小,而且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这意味着研究结果可能不可靠。不过,我们发现了两项尚未发表的大型研究,致使其结果尚无法纳入本系统评价。但我们获悉这两项研究发现鼓室内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如果我们能够纳入这些资料,那么本系统评价的某些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

我们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实施良好的研究以尝试找出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际疗效。此外,无论研究结果如何,进行研究的人员都应当确保结果是有效的。

证据时效性如何?

此证据更新截至于2022年9月。

作者结论: 

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梅尼埃病的证据尚不明确。已发表且均评价同一类型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的RCT相对较少,。我们还担心该研究领域存在发表偏倚,因为发现有两项大型RCT尚未发表。因此,评价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与安慰剂或未治疗的证据级别都是低或很低。这意味着,我们认为对这些干预措施真实效果的准确评价报告的可信度极低。为了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指导,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需要对梅尼埃病研究中测量的合适结局达成共识(即设定核心结局指标集)。这必须包括适当考虑治疗的潜在危害和获益。最后,我们还要强调,无论研究结局如何,试验者都有责任确保研究结果是可获得的。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梅尼埃病是一种引起眩晕反复发作,并伴有听力损失和耳鸣的疾病。有时会直接将皮质类固醇(通过鼓膜)注射入内耳治疗该病。梅尼埃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这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也不清楚。这种干预措施预防眩晕发作及其相关症状的疗效目前尚不明确。

研究目的: 

系统综述旨在评价梅尼埃病患者接受鼓室内皮质类固醇治疗与安慰剂治疗及未接受治疗的获益和危害。

检索策略: 

Cochrane耳鼻喉信息专员检索了Cochrane耳鼻喉注册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Ovid MEDLINE;Ovid Embase;Web of Science;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ICTRP和其他发表和未发表试验的来源。检索日期为2022年9月14日。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和半RCTs,对诊断为梅尼埃病的成人患者进行鼓室内皮质类固醇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的比较。我们排除了随访时间少于三个月、或采用交叉设计的研究 (除非能够确定研究初始阶段的资料)。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标准的Cochrane方法。我们的主要结局是:1)眩晕症状改善(评价采用二分类结局——改善或未改善),2)眩晕的变化(评价采用连续性结局,用数字量表评分),3)严重不良事件。我们的次要结局是:4)疾病特异性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5)听力的变化,6)耳鸣的变化;7)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鼓膜穿孔)。我们评价了在三个时间点报告的结局:3至6个月,6至12个月,大于12个月。我们使用GRADE方法来评价每个结局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10项研究,共涉及952名受试者。所有研究均使用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使用剂量范围约为2毫克至12毫克。 

眩晕的改善

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眩晕改善的人数在6至12个月的随访期(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组 96.8%,安慰剂组 96.6%,风险比(risk ratio, RR) 1.0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2 至 1.10;2项研究;60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或在超过 12个月的随访期(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组 100%,安慰剂组 96.3%;RR 1.03,95% CI 0.87 至 1.23;2项研究;58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差别很小或没有影响。然而,我们注意到这些试验的安慰剂组眩晕症状有很大的改善,这给解释这些结果带来了挑战。 

眩晕变化

采用总体评分进行评价

一项研究(44名受试者)使用总体评分评价了3至6个月内的眩晕变化,该评分考虑了眩晕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这是一项单中心的、小型的研究,证据的水平是低质量证据。我们无法从数值结果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对眩晕频率进行评价

三项研究(304名受试者)评价了3至6个月内眩晕发作频率的变化。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可能会轻微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接受鼓室内皮质类固醇注射的患者中,眩晕发作的天数比例降低了0.05(绝对差异 -5%)(95% CI -0.07 至 -0.02;3项研究;472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这相当于皮质类固醇治疗组每月眩晕发作的天数减少了约1.5天(对照组在随访结束时每月眩晕发作的天数约为2.5至3.5天,而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每月眩晕发作的天数约为1至2天)。然而,应当谨慎地对这一结果进行解读——我们意识到此时尚未发表的资料显示皮质类固醇治疗相比安慰剂治疗并未显示出获益。

一项研究还评价了6至12个月和超过12个月的随访期中眩晕频率的变化。然而,这是一项单中心的、小型的研究,证据的质量很低。因此,我们无法从此类数值结果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严重不良事件

4项研究报告了该结局事件。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很少或几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证据质量非常不确定(鼓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组 3.0%,安慰剂组 4.4%;RR 0.64,95% CI 0.22 至 1.85;4项研究;500名受试者;证据质量极低)。

翻译笔记: 

译者:刘丹丹(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审校:王雪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2025年1月5日。简体中文翻译由 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 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 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