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对患有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童年遭受虐待的父母进行从怀孕到产后两年的干预

对于经历过创伤相关症状或在童年经历过虐待的父母来说,怀孕期间或出生后两年内的支持是否可以提高养育能力或幸福感?

关键信息

大多数证据表明养育和心理干预对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养育能力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或者其证据质量低因此结果的质量无法确定。

与常规治疗相比,育儿干预可能会稍微改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与加强常规治疗相比,一种心理干预可能会帮助更多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戒烟。还有一种心理干预可能会稍微有益于父母的关系,另一种可能会稍微提高养育技能。

针对有复杂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经历过儿童虐待的父母的干预措施

童年时期的虐待可能会导致成年后出现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PTSD)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经历过童年虐待的人也更有可能经历其他生活逆境和健康不平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养育子女并导致创伤的“代际传播”。

对遭受儿童虐待的父母的支持类型纳入心理治疗、育儿干预、身心和生物医学方法、药物治疗和服务系统方法。

我们想研究什么?

我们想了解哪些干预能有助于提高经历过儿童虐待或 CPTSD 症状的父母的养育能力和幸福感。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文献,探讨这些干预措施与常规的围产期支持相比在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和幸福感方面效果如何。我们比较和总结研究结果,并基于研究方法和样本量等因素,评估证据质量。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15项研究,涉及1925名曾经历过童年虐待和/或有CPTSD或PTSD症状的父母。大约一半的研究纳入了经历过中度至重度童年虐待的人,而其他研究则经历较低程度的儿童期虐待。

大多数研究着眼于育儿或心理干预的效果如何,并且这些研究大多与常规的产前或产后护理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没有研究关注身心、生物医学或药理学方法来提高养育能力或父母的幸福感。大多数研究在完成干预后立即报告了幸福感或养育结局的变化。干预措施的范围从单次干预到 12 个月间的每周干预不等。除了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几乎其他研究的受试者都是母亲。这些研究由研究委员会、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资助。

主要结果

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没有使用严格的研究方法(未考虑受试者退出问题),因此结果是不确定的。

育儿干预

一项研究评估育儿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对经历过童年虐待和当前育儿风险的母亲的创伤相关症状和心理健康症状(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但证据质量不高。两项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育儿干预可能会略微改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四项研究发现,育儿干预和常规治疗在育儿技巧方面几乎没有差异。没有研究评估育儿干预对父母药物使用、关系质量或自伤的影响。

心理干预

四项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心理干预对创伤相关症状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差异。八项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在父母心理健康(抑郁)方面几乎没有差异。另一项研究表明,与常规的产前护理和戒烟咨询相比,增加心理干预可能会帮助一些女性在怀孕期间戒烟。另一项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可能会稍微改善父母的关系质量。一项研究的证据非常不确定,与常规治疗相比,心理干预是否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接受心理干预的父母的养育技能可能会有小幅提高。没有研究评估心理干预对父母自伤的影响。

服务体系方法

在一项针对低收入和有童年虐待史的父母的财务教育计划中,与常规治疗相比,干预略微增加了父母的抑郁症状。没有研究评估服务系统干预对父母创伤相关症状、药物使用、关系质量、自伤、亲子关系或养育技能的影响。

证据的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对很多研究的结果没有信心,因为很多人在研究过程中退出,因此有很多数据缺失,而且也没有足够大的、设计良好的研究来确定结果。目前在这个新兴领域中,有关重要益处的证据有限。

本证据的时效性如何?

证据更新截至2021年10月。

研究背景

对于经历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PTSD)症状或有童年虐待经历的父母给予可接受、有效和可行的支持策略(干预措施)可能能有效支持父母康复,降低创伤的代际传播风险,改善儿童及后代的生命轨迹。然而,相关干预效果的证据尚未被综合,以对现有的支持策略进行全面的评价。证据综合能为这一新兴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实践和政策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为了评估经历CPTSD症状或经历过儿童虐待(或同时)的父母提供的干预措施对父母的养育能力和其心理或社会情感健康的影响。

检索策略

研究者于2021年10月文献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其他六个数据库和两个试验注册库,同时查阅参考文献并联系专家以确定其他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综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将经历CPTSD症状或有儿童虐待史(或两者)的父母在围产期提供支持的干预措施与任何阳性和非阳性对照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是父母的心理或社会情感健康,及其在怀孕期间和产后两年内的养育能力。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评估了纳入试验的资格,使用预先设计的表格进行资料提取,并评估了偏倚风险和证据质量。研究人员根据需要联系与研究作者取得联系,以获取额外信息。综述在对连续性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或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 SMD),而对二分类数据使用风险比(Risk ratios, RR)。所有测量值取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主要结果

最终纳入的15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有1925名受试者,共调查17项干预措施的效果。所纳入研究均于2005年后发表。干预措施包括七项育儿干预措施、八项心理干预措施和两种服务系统方法。这些研究均由主要研究委员会、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资助。所有证据质量低或极低。

育儿干预

一项研究(33名受试者)评估了育儿干预对经历过童年虐待和当前育儿风险的母亲的创伤相关症状和心理健康症状(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该研究证据质量不高。有证据表明,与常规服务相比,育儿干预可能会略微改善亲子关系(SMD=0.45,95% CI [-0.06, 0.96];I 2 =60%;2项研究;153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育儿干预与常规围产期服务在育儿技能(包括养育、支持性存在和互惠)方面几乎没有差异(SMD=0.25,95% Cl [-0.07, 0.58];I 2 = 0%;4项研究,149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评估育儿干预对父母药物使用、关系质量或自伤方面的影响。

心理干预

与常规治疗相比,心理干预对创伤相关症状的影响差异不大或没有差异(SMD= -0.05,95% Cl [ -0.40, 0.31];I 2 = 39%;4项研究,247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与常规治疗相比,心理干预可能对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8项研究,507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SMD = -0.34,95% Cl [-0.66, -0.03];I 2 = 63%)。与常规戒烟治疗和产前护理相比,以人际为中心的认知行为分析系统的心理治疗可能会略微增加戒烟孕妇的数量(189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与常规治疗相比,心理干预可能会略微改善父母的关系质量(1项研究,67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心理干预对亲子关系的益处的证据非常不确定(26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而与常规治疗相比,养育技能可能略有提升(66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评估心理干预对父母自伤的影响。

服务体系方法

一种服务系统方法评估了在低收入父母中财务赋权教育计划(伴随或不伴随以创伤为基础的同伴支持)与常规护理相比的效果。干预措施轻微增加抑郁症状(52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评估服务系统干预对父母创伤相关症状、药物使用、关系质量、自伤、亲子关系或养育技能的影响。

作者结论

对于患有CPTSD症状或经历过儿童虐待(或两者兼而有之)的父母,目前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来证明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养育能力或父母心理或社会情感健康的有效性。由于缺乏方法学的严谨性和高偏倚风险,导致很难解释本综述的结果。总之,结果表明,育儿干预可能会稍微改善亲子关系,但对育儿技能的影响很小。心理干预可能会帮助一些女性在怀孕期间戒烟,并且可能对父母的关系和养育技巧有一些小小的好处。财务赋权计划可能会稍微恶化抑郁症状。虽然潜在的有益效果很小,但在做出治疗和护理决策时必须考虑对少数父母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干预性研究在这一人群中的实施。

翻译笔记

译者:邵雨娜(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牟焕玉(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2023年7月28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Jones KA, Freijah I, Brennan SE, McKenzie JE, Bright TM, Fiolet R, Kamitsis I, Reid C, Davis E, Andrews S, Muzik M, Segal L, Herrman H, Chamberlain C. Interventions from pregnancy to two years after birth for parents experiencing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or with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maltreatmen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3, Issue 5. Art. No.: CD014874. DOI: 10.1002/14651858.CD014874.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