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关于认知功能的计划性间接访谈(IQCODE)评测痴呆的可能性

全球患痴呆症及其他认知问题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建议对痴呆症进行早期诊断,但是在最佳诊断方式以及非记忆专家如何判定病人是否患有痴呆症上,还没有达成一致。现有一个有前景的诊断方法,那就是采访受试者的朋友及家人,来评判受试者受否在认知功能上有变化。有许多适用的间接访谈方法,但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调查问卷(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IQCODE)。我们检索到了不同研究发表的数据库内关于IQCODE准确度的所有文献,并从中选取关于痴呆症的资料。我们发现有11项的试验,这些试验检测了IQCODE在社区居民中的诊断准确度;我们对这些试验的发现进行整合,以便进行结果总结。我们对比了两种形式的IQCODE问卷,发现只有很少问题的简版问卷的准确度与初版长问卷的准确度想当。尽管不完美,IQCODE的整体准确度是合理的。如果IQCODE应用于大量老年人群的痴呆症判定中,将会错误判定许多本没有痴呆的人,也会遗漏相当大比例的痴呆患者。

作者结论: 

已发表的资料显示,如果要在社区老年人群中使用IQCODE,16项IQCODE表比传统的量表更合适,因为问题量小且两者在准确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尽管IQCODE的准确度测试结果落在“合理”的区间内,但在社区或人口环境中单独使用IQCODE将会导致大量的漏诊以及误诊。在所有纳入的研究中,存在异质性、偏差风险以及报告质量不佳的问题。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现存有许多种对痴呆症的初步评估手段,但尚未在最佳评估方法上达成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间接信息来评估认知功能变化的方法可能会发挥独特的作用。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调查问卷(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IQCODE)是目前最常用的痴呆知情评估方法。

整合关于IQCODE准确度的可用资料,有助于认知评估方法的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研究和政策。

研究目的: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测定IQCODE知情问卷在社区居住人群中筛查痴呆的准确率。

我们的次要目的是描述异质性对简单估计的影响。我们对传统的26项量表与16项简量表的比较,以及其执行用语特别有兴趣。我们探讨了采用不同IQCODE阈值,来定义“测验阳性”的效果。

检索策略: 

我们在2013年1月28日检索到了以下资源:ALOIS (Cochrane 痴呆症和认知改进组,Cochrane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rovement Group),MEDLINE (OvidSP),EMBASE (OvidSP)、PsycINFO (OvidSP),BIOSIS Previews (ISI Web of Knowledge),科学网会议论文 (ISI Web of Knowledge)和LILACS (BIREME)。我们还检索了相关资源以及特异性诊断测试准确性的资源:MEDION(马斯特里克大学和鲁汶大学)、DARE(约克大学)和ARIF(伯明翰大学)。我们使用基于MeSH术语和其他受控词汇里的敏感检索术语。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选取的研究都是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的,研究使用(并非全部都是用)IQCODE来判定是否患有痴呆,最终痴呆症的诊断由临床评测确诊。我们之所以将研究限制在“社区”环境中,是希望能纳入那些最接近人群水平评估的研究。在我们预先设定的社区纳入标准中,有些相关文献虽然符合我们对社区住宅的定义,但为特定人群代表,例如中风幸存者。但我们纳入了这些研究,并进行了敏感度分析,以评价这些不具有代表性人群对汇总结果的的影响。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回顾筛查了所有电子资料库检索产生的标题以及相关潜在研究的摘要。由两位评价研究员独立评测所有文献,确认其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资料提取。我们使用QUADAS 2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偏倚风险和适用性),并纳入关于IQCODE的准确度检测资料(事先预定的诊断阈值)。在资料量充足时,我们进行Meta分析计算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的汇总值,并报告相对应的95%置信区间。我们事先规划分析,描述不同IQCODE版本(传统版和简版)以及其执行用语的效果。

主要结果: 

在16144篇引用文献中,有71篇文献描述了IQCODE检测的准确度。我们纳入了10篇文献(11个独立资料库),获取涉及2644名受试者的资料(n=379 有14%的痴呆患者)。采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IQCODE截至点(即3.3、3.4、3.5、3.6)时,各研究中IQCODE痴呆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通常都在75%以上。

如果IQCODE的阈值为3.3(或最接近的可取值)则敏感度为0.80(95% CI[0.75-0.85]),特异度为0.84(95% CI[0.87-0.90]),阳性相似比为5.2%(95% CI[3.7-7.5]),阴性相似比为0.23(95% CI[0.19-0.29])。

比较性分析显示,不论是使用16项还是26项版本的IQCODE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对于其执行用语也一样。至于各个事先预定的诊断截至点,其敏感性几乎没有差异。

这些纳入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在这些研究中未对可能不具代表性人群进行敏感度分析,这对合并数据的估计值几乎没有影响。

大多数纳入的文献中有偏倚风险,尤其是在受试者选取以及抽样中。报告的质量为低标准水平,尤其是在评估时间和可再现性和观察者间变异性的描述方面。

翻译笔记: 

译者:赵紫怡(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19级英语医学方向),审校:张晓雯(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9月2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