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间歇光疗与连续光疗

系统综述问题

在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中,间歇性光疗与连续光疗相比是否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

背景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血液中自然存在的一种黄色化合物)水平高而引起的新生儿皮肤变黄。光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光疗通常持续使用,但间歇性光疗有一些潜在的优势,如改善母亲的喂养和与婴儿的关系。我们不知道间歇性光疗是否与持续光疗一样有效。

研究特征

通过检索截至2022年1月的医学数据库,我们发现有33项研究评估了间歇性光疗对婴儿的效果。其中12项研究(共1600例婴儿)符合纳入标准。一项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四项研究正在等待分类。我们关注的主要结局是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和胆红素诱导的脑功能障碍(bilirubin-induced brain dysfunction, BIND)。检索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31日。

主要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间歇性光疗和连续光疗在降低胆红素水平方面几乎没有差异。连续光疗对早产儿更有效,但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差异。间歇性光疗与光疗暴露总小时数的减少有关。间歇性治疗方案在理论上有益处,但有一些重要的安全性结局未得到充分阐明。

证据质量

总体而言,我们将证据质量评为低或极低。我们需要对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试验,才能得出间歇性光疗和连续光疗同样有效的结论。

作者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间歇光疗和连续光疗在胆红素下降速度方面几乎没有差异。连续光疗似乎对早产儿更有效,然而,连续光疗的风险和胆红素水平略低的潜在益处尚不清楚。间歇性光疗与光疗暴露总小时数的减少有关。间歇性治疗方案在理论上有益处,但有一些重要的安全性结局未得到充分阐明。在得出间歇性和连续性光疗方案同样有效的结论之前,需要在早产儿和足月儿中开展大型、设计良好的前瞻性试验。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光疗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的新生儿黄疸一线疗法。它传统上是连续使用,但间歇性光疗已被提议作为一种同样有效的替代方案,具有改善产妇喂养和母婴关系的实际优势。与连续光疗相比,间歇光疗的有效性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评价与连续光疗相比,间歇性光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检索策略: 

于2022年1月31日在以下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通过CRS Web检索CENTRAL数据库,通过Ovid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我们还检索了临床试验数据库和已检索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与半随机试验的参考文献列表。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对30天以内黄疸婴儿(包括足月和早产儿)进行间歇性光疗与连续光疗比较治疗的RCTs、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我们比较了由作者定义的任何方法、任何剂量和持续时间的间歇性光疗和连续光疗。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试验,评估试验质量并提取纳入研究的资料。我们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以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风险比(risk ratio, RR)、风险差(risk difference, RD)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来描述治疗效果。我们感兴趣的主要结局是血清胆红素和核黄疸的下降率。我们使用GRADE方法评估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综述共纳入12项RCTs(1600例患儿)。目前有一项研究正在进行,另有四项有待分类。间歇性光疗和持续光疗在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下降率方面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MD=-0.09 μmol/L/hr, 95%CI [-0.21, 0.03]; I² = 61%;10项研究;1225名婴儿;低质量证据)。一项涉及60名婴儿的研究报告称,未发生胆红素诱导的脑功能障碍(bilirubin induced brain dysfunction, BIND)。尚不确定间歇性或连续性光疗是否会降低BIND,因为该证据的质量极低。治疗失败率(RD=0.03, 95%CI [0.08, 0.15]; RR=1.63, 95%CI [0.29, 9.17]; 1项研究;75名婴儿;极低质量证据)或婴儿死亡率(RD=-0.01, 95%CI [-0.03, 0.01]; RR=0.69, 95%CI [0.37, 1.31]; I²=0%;10项研究;1470名婴儿;低质量证据)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

翻译笔记: 

译者:张琴,审校:刘琴(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 The Cochrane China Network Affili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023年4月23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