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出生时缺氧的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关键信息

•由于缺乏证据,我们无法得出关于针灸对出生时缺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儿的益处和伤害的任何结论。

•未来需要研究针灸的益处和伤害,也需要与药物进行比较,或比较不同的针灸使用方法。

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针灸

婴儿出生前后缺氧时就会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可能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有效的治疗选择是有限的。然而,三天的降温已被证明是有益的。针灸也已尝试用于治疗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儿。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针(或激光)用于身体的特定(压力)点。人们相信,穴位可以改变身体内能量或生命力的流动,使其恢复平衡,从而预防疾病。它包括不同类型,例如带或不带电刺激的针灸、激光针灸、以及用手指代替针的非穿透式手动指压疗法。此外,针灸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我们想知道什么?

我们想要找出针灸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儿的益处和伤害。我们的主要结局是死亡、18 至 24 个月和 3 至 5 岁儿童的长期大脑发育、不良事件和住院时间。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将针灸与不治疗、安慰剂或假治疗(在科学研究中给予受试者的假治疗或假装治疗)、任何药物或其他类型针灸(例如,针灸与激光针灸相比)进行比较的研究。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四项研究,其中包括 464 名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儿。研究规模从60到200名婴儿不等。三项研究在中国进行,一项在俄罗斯进行。

主要研究结果

这四项研究均未报告我们综述的任何预先指定的结局。由于缺乏证据,我们无法得出关于针灸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儿的益处和伤害的任何结论。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正在进行的试验。

证据的局限性是什么?

这些研究没有报告任何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综述中使用的信息。

这项证据的时效性如何?

本综述更新了2013年发布的上一个版本。该证据更新至2023年3月。

作者结论: 

针对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有限。纳入的研究并未评估针灸的死亡率、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或副作用。我们无法得出关于针灸治疗新生儿 HIE 的益处和伤害的任何结论。鉴于目前的局限性,建议临床医生谨慎对待对患有 HIE 的新生儿使用针灸,因为没有证据支持其常规应用。

现有的试验评估了对新生儿影响相对较小的替代结局,但未能报告死亡率和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等重要结局。其他可用的试验是针对经历过新生儿 HIE 的大龄婴儿进行的。由于缺乏可用证据,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考虑死亡率和神经发育结局等相关结局,对于评估针灸治疗新生儿 HIE 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每 1000 个活产婴儿中,有 3 至 5 个会患上围产期窒息,其中每 1000 个活产婴儿中Peripartum,有 0.5 至 1 个会患上中度或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并且死亡率和发病率很高。治疗性低温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可以采用针灸等替代疗法。

研究目的: 

确定针灸(例如有或无电刺激的针灸;激光针灸;非穿透性的手动或嵌入式指压)对 HIE 新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益处和危害,与 1)无治疗,2)安慰剂或假治疗,3)任何药物治疗,或 4)不同类型的针灸相比。

检索策略: 

我们于2023年3月检索了 CENTRAL、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 和 WHO ICTRP。我们对灰色文献进行了检索,以识别由CORDIS EU、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以及NHSGGC儿科健康专业人员的研究中进行或提及的试验报告。我们还检查了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以确定其他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半随机对照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我们纳入的研究受试者为足月婴儿(孕龄 37 周或以上)和晚期早产儿(孕龄 34 + 0 至 36 + 6 周),出生 10 天或以下,且有围产期窒息的证据。我们纳入了关于针灸的研究(例如有或没有电刺激的针灸;激光针灸;非穿透式手动或嵌入式指压疗法)。我们纳入了将针灸与以下疗法进行比较的研究:1) 不治疗;2) 安慰剂或假治疗;3) 任何药物治疗;或 4) 不同类型的针灸。

资料收集与分析: 

研究采用了标准的 Cochrane 方法。我们的主要结局是最新随访中的全因死亡率、18 至 24 个月和 3 至 5 岁儿童的主要神经发育障碍、出院前的不良事件以及住院时间。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四项研究(纳入 464 名婴儿),对针灸与不治疗进行比较。研究规模从 60 名婴儿到 200 名婴儿不等。三项研究在中国进行,一项在俄罗斯进行。这四项研究均未报告我们综述的任何预先指定的结局。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正在进行的试验。

翻译笔记: 

译者:董贝(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张宇(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2025年3月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