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生素检测治疗囊性纤维化绿脓杆菌急性感染

综述问题

我们比较了在长期(慢性)感染绿脓杆菌的人群中,传统抗生素检测(一次一个)与联合抗生素检测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效果的证据 。

研究背景

囊性纤维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肺部感染。由于积极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现在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寿命更长。按照以往经验,我们用抗生素分别对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的细菌(或虫子)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在单独使用时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细菌,但在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或许十分有效。然而,囊性纤维化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治疗绿脓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时,根据联合检测的结果来选择抗生素是否比根据单独检测的结果来选择更好,目前还不清楚。

本综述更新了先前发表的综述。

文献检索日期

证据检索更新至:2020年3月19日。

研究特征

检索发现有一项研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并符合纳入标准。该研究招募了132名囊性纤维化患者,其中大部分人(82人)有急性肺部绿脓杆菌感染 ,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治疗。在第一组中,经过联合抗生素试验,选择了两种抗生素;在第二组中,在测试了传统抗生素试验后选择了两种抗生素,以观察抗生素杀灭细菌的有效性。该研究在几个研究中心进行,并评价了参与者在14天疗程后的临床结局。

主要研究结果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细菌的感染情况,调查人员仅仅提供是那些感染了绿脓杆菌患者的主要结局(直到下一次急性肺部感染的时间)。与根据单抗生素检测相比,根据联合抗生素检测结果选择抗生素并不会延长下一次肺部感染前的时间。在我们的综述中,他们无法为我们提供任何感染绿脓杆菌的人的其他结局信息。

证据质量

参加治疗的人是完全随机地被分成不同的治疗组,分组情况不可预测,这一点令我们感到满意。我们还满意地看到,在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受试者还是医务人员都对分组情况毫不知情。研究中没有数据遗漏。我们所获得数据的唯一结局指标(下一次肺部感染的时间)的证据质量为中等,但我们无法判断其他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因为没有感染绿脓杆菌的受试者单独的结果。

作者结论: 

目前的证据,仅限于一项研究,显示在治疗慢性绿脓杆菌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急性肺部加重症时,与基于联合抗菌药敏检测的抗生素相比,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选择基于联合抗菌药敏检测的抗生素的效果更佳。未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和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调查这一问题。

该综述收录的唯一一项研究发表于2005年,另外,截至2017年3月,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因此,在新的研究发表之前,我们将不更新本综述。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囊性纤维化患者急性肺部加重期的抗生素治疗,通常根据各个药物的抗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联合抗菌敏感性试验可评估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药物组合在体外的抗菌效果,即使某些抗生素在单独使用时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细菌,但在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或许十分有效。因此,根据联合抗菌素敏感性试验选择抗生素,有可能改善囊性纤维化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综述更新了先前发表的综述。

研究目的: 

本综述比较了基于常规抗菌药敏检测的抗生素治疗与基于联合抗菌药敏检测的抗生素治疗在治疗囊性纤维化和绿脓杆菌慢性感染者急性肺部加重症中的作用 。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囊性纤维化和遗传疾病组专业注册库(Cochrane Cystic Fibrosis and Genetic Disorders Group Trials Register),包括检索的综合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相关期刊、以及会议论文集摘要册中的参考文献。最后检索日期:2020年3月19日。

我们还检索了正在进行的试验数据库。最后检索日期:2020年4月17日,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 基于常规抗菌药敏检测的抗生素治疗与基于联合抗菌药敏检测的抗生素治疗在囊性纤维化和绿脓杆菌慢性感染者急性肺部加重症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 。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分别独立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筛选,评估试验质量以及提取资料。此外,作者联系了研究人员以获取更多信息。

主要结果: 

检索并纳入了一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的多中心研究。该研究前瞻性地评价了使用联合抗菌抗生素药敏检测是否能改善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囊性纤维化急性肺加重参与者的临床结局。共有132名受试者参与了该实验并进行了随机分组。该研究调查者提供了82名仅感染绿脓杆菌的具体数据,他们的主要结局指标是下一次肺部加重的时间。对于仅感染绿脓杆菌受试对象,其后加重的风险比为0.82,优于对照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4, 1.51]) (P=0.52)。本次综述的结局指标中,没有针对感染绿脓杆菌的受试者的更多资料。我们认为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低。对于仅提供绿脓杆菌感染个体数据的唯一解决指标,证据质量中等。对于其他结局,我们无法判断证据的质量,因为没有相关受试者子集的资料。

翻译笔记: 

译者:张巍瀚(北京中医药大学),审校:申晨(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0年12月20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