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皮质类固醇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有哪些?

关键信息

•我们不知道在带状疱疹感染急性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否有效。
•口服或肌肉组织注射皮质类固醇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几乎没有差异。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发作后在出疹部位出现的一种疼痛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患者死亡,并对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使用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发现治疗效果甚微或根本没有效果。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阻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人血液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平高于病毒休眠时通常所发现的低水平,这导致了持续的炎症。皮质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损伤,从而缓解带状疱疹疼痛,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我们想知道什么?

我们想知道在带状疱疹感染期紧急服用皮质类固醇(出疹一周内)是否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我们纳入了将皮质类固醇与未经治疗或安慰剂进行比较的研究,但未纳入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的研究。我们还纳入了将皮质类固醇联合常规治疗与安慰剂联合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的试验。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所有描述了皮质类固醇对预防急性带状疱疹感染后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考虑到研究规模和研究方式等因素,我们还对证据的质量进行了评估。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对证据的质量进行了评级。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在分析中纳入了五项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皮质类固醇对787名受试者的效果。关于在带状疱疹感染急性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对预防急性带状疱疹发病六个月后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面,目前的证据还很不确定。口服或肌肉注射皮质类固醇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几乎没有差异。根据现有研究,极低质量证据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在急性带状疱疹感染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来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证据的局限性有哪些?

证据质量非常有限,因为研究结果纳入的人数有限。有些研究没有明确报告随机化的方法、分配方案隐藏,也没有报告患者不遵医嘱的原因是治疗无效还是副作用,这些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总之,这些证据质量极低,需要进一步研究皮质类固醇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作用。

本系统综述的时效性如何?

最新证据截至2022年6月25日。

作者结论: 

根据现有证据,我们无法确定在急性带状疱疹感染期间口服皮质类固醇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口服或肌肉注射皮质类固醇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几乎没有差异。

一些研究人员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来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相关疼痛。如果要进一步研究皮质类固醇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则应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其对急性疼痛转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影响。后期的试验应包括对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测量,以及更新对疼痛的测量。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严重疼痛并发症。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作用,可能有益。本文是对2008年首次发表、2013年更新的一个综述的更新。

研究目的: 

评估皮质类固醇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益处和伤害)。

检索策略: 

我们更新了在Cochrane神经肌肉专业注册库(Cochrane Neuromuscular Specialised Register)、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两个其他数据库、以及两个试验注册库中对皮质类固醇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的检索(2022年6月)。我们还评价了已确定试验的参考文献目录,联系了作者,并与制药公司联系,以明确更多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数据。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所有发病后七天内各分期的各年龄带状疱疹患者,涉及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与未治疗或安慰剂进行了比较,但未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估每项试验的偏倚风险和证据质量。分歧由作者共同讨论解决。我们遵循标准的Cochrane方法学。

主要结果: 

我们确定了五项试验,共有787名受试者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本次更新没有发现新的研究。所有试验均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平行试验。

关于在急性带状疱疹感染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对预防疱疹发病六个月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目前的证据质量非常不确定(风险比(risk ratio, RR)=0.9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5, 1.99];2项试验,114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因存在严重偏倚风险和精确度非常差而降级))。另外三项研究符合我们纳入标准但没有被纳入meta分析,因为它们没有专门提供六个月后出现PHN的受试者人数的信息。

纳入的五项试验均报告了在治疗期间或停止治疗两周内发生的不良事件。没有观察到皮质类固醇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在严重不良事件方面的差异(RR=1.65,95% CI [0.51, 5.29];5项试验,755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因存在严重偏倚风险和精确度极其差而降级)),或在非严重不良事件方面存在差异(RR=1.30,95% CI [0.90, 1.87];5项试验,755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因存在严重偏倚风险和精确度非常差而降级))。

其中一项试验因结局资料不完整使得偏倚风险高,两项试验偏倚风险不明,另一项试验偏倚风险低。本综述首次发表于2008年,在2010年、2013年和2023年的后续更新中均未发现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翻译笔记: 

译者:王文诃,审校:张帆(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 The Cochrane China Network Affili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024年5月8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