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直接電流到大腦以增進康復結果

文獻回顧問题

我們回顧了有關人們中風後直接電流對大腦影響(經顱直流電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的證據,以減少損害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手臂和腿部功能、肌肉力量和認知能力(包括空間忽視)、輟學率和不良事件。

背景

中風是全球失能的主要成因之一。大部分的中風是因發生於通往大腦的血管被血栓栓塞所致。一旦缺乏血液供應,大腦可能迅速發生永久性損傷。這種損傷通常會導致中風倖存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行動和認知功能受損。根據中風患者、照護者和健康專業人員的說法,提高中風後的認知能力是醫學領域的首要研究重點。因此,神經學的復健,搭配有效的訓練策略,用以促進康復並減輕中風的負擔是有必要的。根據患者和照護人員的需求量身定制的療法尤為重要。目前的復健策略在改善這些損傷方面效果有限。一種可能增強復健效果的方法,即是透過經顱直流電刺激在不破壞皮膚的情況下增加腦刺激。這種技術可以改變大腦的工作方式,並可用於減少日常生活活動和功能的損害。然而,這種介入措施對於改善復健結果是否有效仍是未知。

文獻檢索日期

本文獻的檢索是截至 2019 年 1 月。

研究對象特質

我們納入了 67 項研究,共涉及 1,729 名患有急性、急性後期、慢性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的成年參與者。實驗組的平均年齡從 43 歲到 70 歲,對照組的平均年齡從 45 歲到 75 歲。參與者損傷程度從重度到中度不等。大多數研究是在住院環境中進行的。運用了幾個不同刺激時間和劑量的模擬類型,並與偽經顱直流電刺激或主動控制干預進行比較。偽經顱直流電刺激,意指刺激在介入的第一分鐘就被偷偷關閉。

主要结果

本文獻發現經顱直流電刺激可能會增強日常生活活動,但不會改善手臂和腿部功能、肌肉力量和認知能力。組間不良事件和停止治療的比例具有可比較性。納入的研究包含不同類型、位置和刺激時間、輸送的電流量、電極尺寸和位置,以及不同中風的類型和位置。未來研究應該著重在建立這些發現的證據基礎,特別是關於手臂和腿部功能、肌肉力量和認知能力(包括空間忽視)。

研究證據之品質

經顱直流電刺激改善日常生活活動的證據品質從非常低到高不等。上肢功能的證據品質為低至中度,而不良事件和停止治療者則為中度。

翻譯紀錄

翻譯者:吳宜玲 Yi-Ling Wu (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Elsner B, Kugler J, Pohl M, Mehrholz J.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for improv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physic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people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11. Art. No.: CD009645. DOI: 10.1002/14651858.CD009645.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