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簡訊提醒能否幫助心臟病患者按時服藥?

關鍵訊息

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證據,使用簡訊是否能對於服藥依順性、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由心臟病導致的死亡)、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中風或其他心臟併發症)、綜合型心血管事件(包括由心臟病導致的死亡、中風或心臟併發症)、膽固醇、血壓及心率問題帶來效益,目前仍尚未明朗。

因此,在簡訊對於提升心臟病患者的服藥依順性方面,我們需要更大型且設計精良的研究以衡量其長期影響,尤其在低收入國家。

這份文獻為什麼重要?

世界上,至少有 5.23 億人患有心臟病。這種病症通常透過藥物來治療。然而,大多數的病人並沒有服用能預防更多心臟問題的藥物。對於改善病人的服藥行為,其中一種可能的方法就是使用簡訊提醒。手機簡訊能透過傳送健康資訊及文字提醒來幫助心臟病患者依照指示服藥。然而,對於簡訊是否可以幫助心臟病患者定期服藥,目前仍尚未明朗。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想要知道的是,與未收到簡訊的心臟病患者相比,簡訊是否能有效地提高有收到簡訊的患者其服藥依順性。同時,我們也對於簡訊在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由心臟病導致的死亡)、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中風或其他心臟併發症)、綜合型心血管事件(包括由心臟病導致的死亡、中風或心臟併發症)、膽固醇、血壓及心率問題當中的影響感興趣。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醫學資料庫,並且著重於查找關於手機簡訊對於心臟病患者其服藥依順影響的研究。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了 18 篇相關的研究,這些研究一共涉及了 8,136 位心臟病患者。而這些研究分別在 11 個不同的國家進行。並且,每一份研究都針對使用簡訊與不使用簡訊進行了比較。

主要結果

每一份研究皆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進行,而沒有在低收入國家進行。參與研究的人們各自患有不同類型的心臟病,平均年齡為 53 歲至 64 歲。這當中大部分的病患來自醫院或心臟復健機構。這些研究持續 1 至 12 個月不等。而不同的研究所使用的發送簡訊方式及頻率也有所不同。其中,部分研究根據患者的性質傳送特製的簡訊,並允許患者進行回覆。其次,簡訊的內容也因為不同研究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簡訊內容包含了服藥提醒和與健康生活有關的資訊,例如飲食、身體活動和減重。

這些研究在服藥依順性上的測量及定義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得我們無法將其整合成有效的結果。因此,就服藥依順性而言,簡訊對其的綜合影響目前仍是未知的。在這 18 份研究中,有 10 份研究顯示簡訊確實能有效地提高服藥依順性。然而,其他 8 份研究則指出,與沒有收到簡訊的患者相比,收到簡訊的患者所表現的服藥依順性反而是沒有差異甚至是降低的。有鑑於對於服藥依順性的結果在不同研究中皆有所不同,我們尚未能確定使用簡訊是否能夠提高服藥依順性。

我們發現簡訊對於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由心臟病導致的死亡)可能僅造成微小的影響或甚至毫無影響。此外,與未收到簡訊的患者相比,我們仍然非常不確定使用簡訊能否降低血壓、膽固醇、心率、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中風或其他心臟併發症)以及綜合型心血管事件(包括由心臟病導致的死亡、中風或心臟併發症)。在這些研究中,有兩份與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它們均未找到證據表明不同的實驗組有不同的實驗結果。另外,僅有一份研究與綜合型心血管事件有關,而這份研究也並未找到證據表明不同的實驗組有不同的實驗結果。

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我們認為證據的可信度從低到非常低。而造成我們認為證據可信度低下的原因有三。其一,這些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品質並非最好的。這可能使得受試者得知他們正在接受哪種治療,進而影響研究結果。同時,並非每一份研究都提供了我們所感興趣的一切資料。其二,簡訊的內容與發送方式也因不同研究而有所不同。其三,不同研究之間的結果相當不一致,而且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能讓我們提出確定的結果。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此篇回顧更新了先前的文獻回顧。目前最新的研究證據截至 2023 年 8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彥佑【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Redfern J, Tu Q, Hyun K, Hollings MA, Hafiz N, Zwack C, Free C, Perel P, Chow CK.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ing for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4, Issue 3. Art. No.: CD011851. DOI: 10.1002/14651858.CD01185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