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成人心臟手術時使用皮質類固醇之益處與風險為何?

重要訊息

-- 皮質類固醇等消炎藥物對於心臟術後存活率幾乎沒有影響,對於肺功能有益處、但是對於心臟可能不利甚至是傷害的效應。

-- 尤其對於高危險族群,目前並無大型且設計嚴謹的研究可以證實皮質類固醇之臨床效應。未來研究應探討這類藥物對於易受傷害族群之成效。

對於心臟手術有哪些憂慮?

接受心臟手術時對於各種壓力源會有明顯的相對反應,這種 ”發炎反應” 經常被認為和許多合併症有關,而且在使用人工心肺機 (手術時暫時取代心肺功能的一種儀器) 時發炎反應會上升。

心臟手術時皮質類固醇的作用為何?

皮質類固醇是治療過度發炎反應最有名、也最常用的藥物。使用皮質類固醇用於心臟術後的研究結果利弊兼具,好處是改善肺功能且復原較快,但優勢卻會因感染、出血和心臟損傷等重大副作用大打折扣。

研究目的為何?

研究目的旨在瞭解使用皮質類固醇對於心臟手術後發生重大合併症 (死亡、心肺損傷) 之利弊。

我們做了什麼?

本研究搜尋主要醫學文獻資料庫,尋找成人接受心臟手術使用皮質類固醇和無治療、或是皮質類固醇和安慰劑 (假藥) 的隨機分配試驗;接著分析相關的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到了什麼?

過去近 50 年共有 72 篇、納入 17,282 人的研究報告;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0歲;最常見的手術種類為冠狀動脈繞道術 (重建心肌血液循環常見的手術)。

研究彙整結果顯示:比起無治療或安慰劑,使用皮質類固醇對於術後發生院內死亡、增加心臟併發症、或是降低肺部併發症的風險幾乎都是沒有影響。

若以 1,000 名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心臟手術個案結果分析:

-- 給藥個案發生術後死亡是 25-36 名,而未給藥者則是 33 名;

-- 給藥個案發生心臟病是 68-86 名,而未給藥者則是 66 名;

-- 給藥者會發生肺部問題是 61-77 名,而未給藥者則是 78 名。

研究結果亦發現使用皮質類固醇能降低心律不整 (心房纖維顫動) 和感染的風險,但會增加因出血再次手術之風險。

研究證據之限制為何?

多數研究存在重大缺失使得研究結果在彙整時的可信度受到質疑。例如:對於 "事件" 的界定標準不一致,例如許多研究對於 "心臟事件" 定義有所差異;對於研究過程並未採取適當的相對措施,以確保個案和研究人員的盲化;部分研究人數過少。

這些研究涉及不同類型的人,許多心臟手術在數十年間有相當大的改變;再者皮質類固醇給藥方式也不一樣,上述因素皆可能影響研究推論性。

此外,本研究納入擁有最多受試者的兩篇報告可能主導整體的研究結果。

研究證據最近更新日期?

此篇回顧更新原先於 2011 年的研究發表,研究內容納入至 2022 年 10 月的報告。

翻譯紀錄

翻譯者:蔡明芬 Ming-Fen Tsai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Abbasciano RG, Olivieri GM, Chubsey R, Gatta F, Tyson N, Easwarakumar K, Fudulu DP, Marsico R, Kofler M, Elshafie G, Lai F, Loubani M, Kendall S, Zakkar M, Murphy GJ. Prophylactic corticosteroids fo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adult cardiac surger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4, Issue 3. Art. No.: CD005566. DOI: 10.1002/14651858.CD005566.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