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資訊
- 與常規照護相比,替代性照護模式對下背痛病人的照護品質在轉介或實施任何腰椎影像檢查,及開立鴉片類藥物處方或使用方面,可能並未有顯著改善。
- 替代性照護模式對於病人疼痛程度或背部相關功能沒有顯著影響。
- 我們對於替代性照護模式用於腰椎手術、住院治療及總體不良事件(包括非預期或有害事件)的影響存有不確定性。
何謂非特異性下背痛,應該如何治療?
下背痛(位於肋骨下緣至臀部上端之間)是常見的問題,並且可能會導致失能。對大多數病人而言,難以界定下背痛的特定病因 (非特異性下背痛)。
許多針對下背痛病人的照護並未完全遵循實證指引,這會導致病人可能無法受益,同時也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替代性照護模式指提供相同的照護,但調整其提供或協調方式,以期提升對實證指引的遵循度並改善病人健康。例如對遠距與面對面照護進行比較,或是團體與個別病人照護的比較。
透過此研究我們想瞭解什麼?
我們希望了解以不同方式提供相同照護是否能改善非特異性下背痛病人的照護品質及健康。
我們進行了什麼研究?
我們搜尋了針對非特異性下背痛病人的替代照護模式與常規照護相比的研究,並比較和總結研究結果,根據試驗方法和規模等因素評估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收納了總共包含 29,578 名病人的 57 篇研究。大多數研究是在高收入國家的基層醫療環境進行研究,包括一般診所或物理治療。
主要結果
與常規照護相比,採用替代性照護模式的每 1000 人中,被轉介或接受腰椎影像(例如 X 光、電腦斷層掃描 (CT)、磁振造影 (MRI))檢查的人數減少了 19 名。
- 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每 1000 人中有 213 人被轉介或接受腰椎影像檢查。
- 在常規照護下,每 1000 人中有 232 人被轉介或接受腰椎影像檢查。
與常規照護相比,採用替代性照護模式的每 1000 人中,被開立處方或使用鴉片類藥物(如嗎啡、可待因)的人數減少了 17 名。
- 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每 1000 人中有 332 人被開立處方或使用鴉片類藥物。
- 在常規照護下,每 1000 人中有 349 人被開立處方或使用鴉片類藥物。
與常規照護相比,採用替代性照護模式的每 1000 人中,被轉診或進行腰椎手術的人數增加了 2 名。
- 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每 1000 人中有 76 人被轉診至外科醫生或接受腰椎手術。
- 在常規照護下,每 1000 人中有 74 人被轉介至外科醫生或接受腰椎手術。
與常規照護相比,採用替代性照護模式的每 1000 人中,住院的人數減少了 23 名。
- 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每 1000 人中有 176 人住院。
- 在常規照護下,每 1000 人中有 199 人住院。
疼痛以 0 到 10 分的量表進行測量(分數越低表示疼痛越少),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疼痛改善了 0.24 分。
- 接受替代性照護模式的病人將自己的疼痛評為 2.2 分。
- 接受常規照護的病人將自己的疼痛評為 2.4 分。
背部功能以 0 到 24 分的量表進行測量(分數越低表示傷殘越少),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背部功能改善了 0.7 分。
- 接受替代性照護模式的病人將自己的背部功能評為 5.7 分。
- 接受常規照護的病人將自己的背部功能評為 6.4 分。
與常規照護相比,使用替代性照護模式的每 1000 人中,報告不良事件的人數減少 10 名。
- 在替代性照護模式下,每 1000 人中有 45 人報告不良事件。
- 在常規照護下,每 1000 人中有 55 人報告不良事件。
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與常規護理相比,我們有信心認為替代性護理模式:
- 對疼痛程度沒有顯著影響;
- 對背部相關功能沒有顯著影響。
與常規照護相比,我們有中等信心認為替代性照護模式:
- 對轉診或接受腰椎影像檢查的可能性沒有顯著影響;
- 對開立處方或使用鴉片類藥物的可能性沒有顯著影響。
與常規照護相比,我們對替代性照護模式是否改變以下情況缺乏信心:
- 改變轉診至外科醫生或接受腰椎手術的可能性;
- 改變因下背痛住院的可能性;
- 改變遭遇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本文獻最近的更新日期為何?
證據更新至 2024 年 6 月。
翻譯者:吳唯恩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專任研究助理)【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