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椎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治療

問題

與單獨的藥物治療相比,血管內治療加上藥物治療對有症狀的椎動脈狹窄患者更有幫助嗎?

背景

椎動脈是供應大腦後部的血管。這種血管變狹窄(椎動脈狹窄)是造成中風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每個有椎動脈狹窄的人都會出現症狀。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和藥物治療)、手術和血管內治療(用動脈內部的球囊擴張動脈,例如經皮動脈血管擴張術,插入或不插入小網狀管(支架)),是椎動脈狹窄引起症狀(症狀性椎動脈狹窄)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對有症狀的椎動脈狹窄患者而言,尚未有一個最好的治療方式。我們回顧了將血管內治療加藥物治療與單獨藥物治療對有症狀的椎動脈狹窄進行比較的研究。

文獻檢索日期

我們於 2021 年 7 月 23 日搜索了各種臨床試驗數據電子資料庫,以找到有助於我們回答研究問題的臨床文獻。

研究特色

我們收納了三項試驗,共有 349 名有症狀的椎動脈狹窄患者。這些試驗都是在多中心進行。其中兩篇研究將顱內或顱外椎動脈狹窄的患者隨機分為血管內治療加藥物治療或單獨藥物治療。其中一項研究將僅患有顱內椎動脈狹窄的患者隨機分為血管內治療加藥物治療或單獨藥物治療。

主要研究结果

我們沒有發現接受血管內治療合併藥物治療的人與單獨接受藥物治療的人在死亡或中風風險方面存在任何顯著差異。

證據的確定性

我們對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從低到中等:我們的信心並不高,因為人們知道誰在接受哪種治療,而且因為僅有少數患者發生終點事件,導致有較寬的信賴區間。

翻譯紀錄

翻譯者:張綜瑋 Tsung Wei Chang (員林基督教醫院 藥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Xu R, ZhangX, LiuS, WangX, WangW, YangK, WangT, DmytriwAA, BaiX, MaY, JiaoL, YangB.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5. Art. No.: CD013692. DOI: 10.1002/14651858.CD013692.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