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末梢逆行通路與股動脈通路用於進行膝下血管成形術之比較

關鍵訊息

– 不同血管通路的選擇將會影響膝下血管成形術的結果。

– 我們沒找到任何將末梢逆行或從股動脈進行膝下血管成形術對比的試驗。

何謂周邊動脈疾病?

周邊動脈疾病指的是四肢動脈狹窄或阻塞,通常是動脈內脂肪堆積 (又稱病變) 所造成,導致流向肌肉的血液減少。世界總人口中,約有 12% 至 14% 有周邊動脈疾病,年紀愈長的人口,罹患此疾病的數量愈多。綜觀世界來看,周邊動脈疾病患者人數從 2000 年的 1.64 億增加到 2010 年的 2.02 億。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人口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是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周邊動脈疾病會造成嚴重的四肢缺血,因為其極為缺乏血液循環,進而導致疼痛或傷口。三分之一的重症肢體缺血患者在膝下有病變,這與較高的下肢截肢風險相關。

周邊動脈疾病如何治療?

治療嚴重肢體缺血患者的方法是使用血管成形術來打通血管,就是使用氣球將狹窄或阻塞的動脈撐開,並視情況插入管子(支架)以保持動脈暢通。血管成形術的技術成功與否,都取決於能否穿透(穿越)病變處。傳統上,血管成形術是經由股動脈 (大腿下方的主要動脈) 將導管插入,但嘗試以這種方式推開病變部位時,失敗率會很高。從反方向進行遠端穿刺(導管從靠近腳踝的動脈插入)可能會更容易穿過病變處。

我們想探討什麼?

我們希望評估末梢逆行通路的好處與壞處,並與膝下血管生成術的傳統股骨通路進行比較。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在醫學資料庫中搜尋了隨機對照試驗 (臨床研究將人們隨機分至 2 個或更多治療組中的一個,其中一個為對照組) ,以及準隨機對照試驗 (使用非隨機的方法將人們分配到不同組別,例如根據出生日期或受試報名先後),這些試驗比較了膝下血管成形術的末梢逆行通路和股骨通路。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沒有發現符合標準的隨機或半隨機對照試驗。

這些證據有哪些限制?

由於我們並未發現具有高度可靠性的試驗,因此無法就此主題提供確切的證據。

該證據最新更新日期為何?

檢索進行於 2022 年 9 月 26 日。

翻譯紀錄

翻譯者:鄭允然 (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Toledo Barros MG, Fonseca AV, Amorim JE, Vasconcelos V. Retrograde distal access versus femoral access for below the knee angioplast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4, Issue 1. Art. No.: CD013637. DOI: 10.1002/14651858.CD013637.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