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人接受低風險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與手術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比較

問題回顧

與開心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相比,經導管方式是否可改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和降低手術風險?

背景

主動脈瓣狹窄(AS) 是心臟左心室(主動脈開始的地方)出口變窄。隨著時間推移,情況通常會變得更糟。其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非常嚴重;透過心臟超音波掃描和其他臨床特徵來區別它。一旦變得嚴重,治療主要包括手術以更換瓣膜。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TAVI)。 此方法可以改善無法手術或有高度至中度手術風險的個人的結果。然而,目前還不清楚TAVI是否對那些患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AS)且需降低手術風險的病人有益。

檢索日期

最新資料可追溯至2019年4月。我們搜索了文獻,發現共有3092篇可能相關的引用。在回顧每一項之後,我們發現 13 篇發表的文章中描述了四個臨床試驗,可以協助我們回答我們的問題。

研究性質

這四項臨床試驗包括2818名參與者,他們被隨機分配進行TAVI或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試驗是多中心進行的,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荷蘭、紐西蘭、美國、丹麥和瑞典進行。

主要結論

臨床試驗的中等確定性證據顯示,在短期內(即住院期間和長達30天的追蹤),TAVI與SAVR相比,因任何原因導致死亡的風險方面可能幾乎沒有差異、中風(損害大腦)、心肌梗塞(心肌損傷或死亡)或因心臟原因死亡(如心肌梗塞或心肌幫浦衰竭)。低確定性證據顯示,與SAVR相比,TAVI可降低再住院的風險。與SAVR相比,我們不確定TAVI是否會影響住院時間,儘管這似乎與較短的住院時間有關。高確定性證據顯示,接受TAVI與SAVR相比,發生心房顫動(一種不規則心律)、急性腎損傷(損傷腎臟)和出血的人數較少。然而,中等確定性的證據顯示,與SAVR相比,TAVI可能會增加永久性心臟節律器置放的風險(一種被放置在人工設定心律的裝置)。

證據等級

我們認為,大多數相關結果(死亡(death)、中風(stroke)、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心因性死亡(cardiac death)和永久性心臟節律器置放(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風險)的證據總體品質是中度的,但再入院(低品質證據)與住院時間長度(品質證據非常低)除外。心房纖維顫動、急性腎損傷、出血等證據品質較高。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禕瑋
職稱:專科護理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