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網路程式與應用程式的行動醫療 (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用於心臟衰竭病人

文獻回顧問題

與傳統的病人教育方法相比,在隨機對照試驗中,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在心臟衰竭 (heart failure, HF) 相關知識、病人的自我照護和自我效能上提供了什麼樣的證據?

背景

教育對於心臟衰竭病人的自我照護 (改善個人健康、預防疾病、避免身體不適、和恢復健康相關的活動) 相當重要。傳統的教育方式主要與病人面對面以文書資料或影片、DVD進行宣導。在科技日新月異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普及的時代,mHealth 是提供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好處是可以為無法或不願意接受傳統心臟衰竭教育計畫的病人提供服務。

文獻搜尋日期

我們於2019年10月搜尋並篩選相關文獻。

研究特徵

我們在本文獻回顧中納入了五項使用 mHealth 為心臟衰竭病人提供教育介入措施的隨機對照試驗 (971位參與者)。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範圍介於60至75歲,且63%的參與者為男性。研究分別來自澳洲、中國、伊朗、瑞典、與荷蘭。

主要研究结果

五項研究結果皆提及病人的心臟衰竭相關知識。與傳統的常規照護方式相比,我們發現沒有證據顯示使用 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對心臟衰竭病人的相關知識產生更好的結果。1 項研究評估了病人的自我效能,提到與常規照護相比,mHealth 提供的自我效能教育效果尚不確定。3 項研究使用不同的量表評估心臟衰竭患者的自我照護狀況。由於量表結果的差異,我們並未合併 3 項研究的結果且其證據仍具有不確定性。這些研究並沒有報告任何 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的副作用。4 項研究評估了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其結果顯示,與常規照護相比,mHealth 教育介入效果尚不確定。3 項研究報告了與心臟衰竭相關的住院率。使用 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後,與心臟衰竭相關的住院率與常規照護相比可能幾乎没有差異。

證據品質

由於研究設計和執行的限制,以及受試者少於500位,我們將其研究證據品質評為低至非常低。

結論

沒有證據支持使用 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對心臟衰竭病人的相關知識與傳統常規照護有所不同。病人的自我效能、自我照護、和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證據也尚不確定。與常規照護相比,使用 mHealth 教育介入措施後,與心臟衰竭相關的住院率可能幾乎沒有差異。「常規照護」是指參加心臟衰竭管理計畫 (基於診所或居家照護的計畫)。在心臟衰竭相關的研究領域,未來在短期或長期內將有更多證據進一步支持其相關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鄭玉暄 Yu-Hsuan Cheng(臺北醫學大學,碩士生/翻譯志工)【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Allida S, Du H, Xu X, Prichard R, Chang S, Hickman LD, Davidson PM, Inglis SC. m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in heart failur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7. Art. No.: CD011845. DOI: 10.1002/14651858.CD011845.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