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使用低換氣容積供氧

研究背景

呼吸(吸氣)是因不同肌肉縮短(收縮),進而擴張肺部空間,就像氣球一樣。此過程中,氧氣進入肺部,肌肉停止收縮後,肺部便回復為原來的大小,二氧化碳在這階段從肺部排出。人被施予一般麻醉的狀況下,有些麻醉用藥會讓肌肉停止動作,無法控制肺的大小,正壓供氧是利用機械迫使空氣進入人體呼吸系統,機器的作用為取代肌肉,將混含氧氣的氣體送進肺部。然而,目前還不確定高速率低容積或是低速率高容積哪種進氣方式較佳,本文獻回顧中,我們試著找出送氣容積是否該低於或高於人每公斤體重10毫升。

研究特點

我們搜尋醫療資料庫裡截至2017年5月19日為止的資料,總共納入19個研究,1548位成人,男女皆有。參與研究者都接受過腹部(肚子)、心臟、肺血管、背部、四肢手術或其他手術,其中兩項研究有來自藥商及醫療設備商的經費資助,我們認為高或低換氣容積不會影響手術結果,因為每種機器都可使用高容積或低容積送氣。

主要結果

有關0至30日內的死亡率(一個月內死亡),我們並沒有發現差別。我們發現若使用低於每公斤體重10毫升的換氣容積,可降低肺炎(肺部感染)風險,也可提升病人術後立即回復正常呼吸狀態的機率。手術中應優先採用低換氣容積。手術中使用高換氣容積,每1000名就有84名於術後出現肺炎,若改用低換氣容積,此數據可降低至43名。同樣地,若手術中使用低於人每公斤體重10毫升的換氣容積,需額外使用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臉部戴面罩)的病患數可從115名減至36名,需使用侵入性呼吸器(氣管插管)的人數可從39名降至13名。住院時間可能會稍微縮短(相當於約1天)。我們認為使用低換氣容積無有害影響。

證據品質

我們判斷有關肺炎及呼吸器(非侵襲性或侵入性)使用的證據品質為中等,這三項研究結果可能會因其他研究數據而改變。

翻譯紀錄: 

翻譯者:曾筱涵服務單位:職稱: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