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用於治療流感

回顧問題

我們回顧了有關在流感感染病人中添加(“輔助”)類固醇治療效果的證據。

背景

多數流感病人會出現發燒,頭痛和咳嗽,即使未經任何特殊治療也會改善。但是,少部分病人會發展為更嚴重的流感,需要住進醫院重症加護病房。儘管在這些情況下支持使用類固醇的證據存有爭議,但通常會向這些病人開立類固醇處方以作為其治療的一部分。

研究特點

我們檢索的研究比較了在流感病人中添加類固醇治療與未添加類固醇治療的情況。本研究之證據更新至2018年10月3日。我們共納入了30項研究,共計99,224人; 其中一項研究是屬於臨床試驗。多數研究調查了2009年和2010年因大流行性流感住院的成年人。

主要结果

我們找到了一篇相關的臨床試驗,但實驗室確診的流感受試者很少(n = 24)。現有觀察性研究提供的證據確定性很低。我們發現與未添加類固醇治療的人相比,添加類固醇治療的流感病人可能有更大的死亡風險。研究報告顯示類固醇治療的主要“副作用”是院內感染。 多數研究報告說,類固醇治療組中醫院內感染的風險更高。但是,尚不清楚是否選擇了重症流感病人接受類固醇治療。因此,我們無法確定對流感病人進行額外的類固醇治療是否真的有害。因此,有必要對添加類固醇治療流感病人作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同時,對流感病人是否使用類固醇仍需要臨床判斷。

證據的確定性

在一項對照試驗中,只有24名流感確診的受試者,受試者的代表性不足,因為他們是在重症加護病房合併敗血症的最嚴重病人。

其餘證據來自觀察性研究,我們認為此類證據的確定性非常低。一個主要限制是,在許多研究中,皮質類固醇治療的適應症尚未完全明確。 皮質類固醇可能已被用作患有最嚴重疾病的病人的最終嘗試,或者相反,它們可能已被用於治療同時發生的不太嚴重的疾病,例如氣喘惡化。在一些研究中指出,使用皮質類固醇與潛存的混雜因素(如疾病嚴重程度和潛在疾病)之間存在高度關聯,這表明,如果在確定療效時未進行調整,則可能因皮質類固醇適應症而混淆估計。我們注意到, 在整個研究中可能與流感相關死亡相關的其他重要變量的報告不一致,包括住院時間,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的使用和時機以及皮質類固醇療法的種類,劑量,時機和持續時間。此外,對於報導了該信息的研究,在測量疾病嚴重程度,評估死亡時間以及使用抗病毒藥和/或抗生素治療的病例和對照的比例,以及皮質類固醇療法的種類、劑量、時機和持續時間之間存在差異。

翻譯紀錄: 

翻譯者:江吉文藥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