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藉由探索虛擬實境以顯示其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效果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思考和理解過程往往有問題,導致對疾病的洞察力較差,組織能力較差。這些因素加上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令人不適,可能會導致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經常不服藥、不願意接受治療和不赴約。這可能導致與心理健康團隊失去聯繫和舊疾復發。 虛擬實境是現代、實驗性,電腦化和先進的一種技術。它使用視覺圖形,音訊和其他感官接收器來創造一個互動式網路世界。 舉例來說,將感應器裝在手和手指,來追蹤虛擬現實用戶的位置和行為。 虛擬實境創造一個電腦化的環境,這可以幫助人們在安全和友善的環境中學習,以改善他們對治療的決定和態度,從而鼓勵人們服用或遵守藥物。 

到目前為止,虛擬實境已被用於評估和治療一系列精神疾病和社交焦慮症,包括飛行恐懼、公開演講焦慮、蜘蛛恐懼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還有一些研究檢視了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電腦模擬過程中的情緒反應,其中角色表現出快樂、中立和憤怒的情緒。 虛擬實境也被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社交技能訓練以及改善思維和理解過程。 這篇文獻回顧調查了虛擬實境在幫助支持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和服用藥物方面的效果。 

最近的隨機試驗搜尋是在 2013 年 9 月進行的,只納入了三項總共 156 人的簡短研究。 思覺失調症患者被隨機分配到 a) 使用虛擬實境進行培訓的技能培訓課程或 b) 使用其他方法進行培訓的技能培訓課程或 c) 標準照護。試驗中的所有證據品質都很低,沒有發現真正的效果。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或反對使用虛擬實境來鼓勵精神疾病患者服藥。 如果虛擬實境用於重大心理疾病患者,那麼它將具有實驗性質。蒐集更多虛擬實境成效的有效資訊來幫助心理疾病患者,且需進行高品質研究。在這個階段,虛擬實境的效果是實驗性的、新穎的和創新的,但很大程度上未經測試。

本摘要由消費者 RETHINK 的 Ben Gray 撰寫。

翻譯紀錄

翻譯者:郭又瑄 (文藻外語大學)【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Välimäki M, Hätönen HM, Lahti ME, Kurki M, Hottinen A, Metsäranta K, Riihimäki T, Adams CE. Virtual reality for treatment compliance for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 Issue 10. Art. No.: CD009928. DOI: 10.1002/14651858.CD009928.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