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種糞便潛血測試能於群體篩檢中更精準地檢測出腸癌及大息肉?

研究背景
大腸癌或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被診斷出的癌症類型之一。在症狀出現前的早期檢測中能更容易地治療腸癌並增加存活機會。參與腸癌篩檢計畫可使症狀於早期被發現,並移除被認作為腸癌前兆的大塊或進行性息肉 (進行性腺瘤)。簡易的糞便潛血測試被用來檢測糞便中是否存在血液,其被認為是腸癌或息肉早期的可能徵兆。群體篩查使用的兩種糞便潛血測試為: 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 (guaiac-based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s, gFOBTs) 和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 FITs) 。大型、早期的研究顯示,使用 gFOBTs 進行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在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中,我們比較了這兩種檢測方式的準確性,以評估何種檢測在群體篩檢中能針對腸癌,其次針對進行性腫瘤 (包含腸癌及進行性息肉) 提供最佳檢驗結果。

研究特性
我們詳細地檢索了線上數據庫裡關於這兩種測試 (其一) 在 CRC 篩檢中的評估或比較的研究。本文獻回顧只納入 40 歲以上無症狀平均風險個體的研究。用於比較測試結果的參考標準為使用在一根通過肛門的軟管上設置鏡頭對大腸進行全面內視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 。我們回顧了兩種類型的研究:一為所有受試者皆接受了糞便檢驗及結腸鏡檢查;二則僅針對糞便檢驗結果不佳的受試者進行結腸鏡檢查 (在這兩種研究中,糞便檢驗後未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皆被持續追蹤至少一年,以觀察他們是否會被診斷出結直腸癌) 。此證據更新截至 2019 年 6 月 25 日。我們於 2021 年 9 月 14 日進行了一次補充檢索,其中僅得到一項可能符合條件的研究,目前尚待分類。

測試特性

gFOBT的 “受檢者”,即那些參與篩檢的人,皆被指示由 3 次連續排便中採集 2 個糞便樣本,並將其塗抹於 6 片糞便檢卡上。若糞便中含血,檢卡則會變色。結腸鏡檢查所需參照的變色檢卡數量會因不同的篩檢程序而有所不同。在多數的篩檢計畫中,單一個變色檢卡就足以確認是否需作進一步檢查,然而,在其他情況下需求的檢卡數量則被設為 6 個中須有 5 個變色檢卡。

FIT 的受檢者會被指示從一次排便中採集一個糞便樣本,並將其用刷子或抹刀收集進一個試管中,隨後將試管送至實驗室以檢驗糞便中所含的血液濃度。根據血液濃度,當高於或低於所謂的截止值或閾值時,即該受檢者將被建議進行結腸鏡檢查。截止值會因篩檢計畫不同而有所差異。

關鍵結果
我們分析了 63 項研究,涵蓋了近 400 萬人。本次文獻回顧的結果顯示,理論上,若 10,000 人參與糞便潛血測試,且其中有 100 人患有 CRC:

- 在這 100 名 CRC 患者中,有 24 人將在接受 FITs 篩檢時被漏診。

- 在這 100 名 CRC 患者中,有 61 人將在接受 gFOBTs 篩檢時被漏診。

我們同時檢視了患有大息肉、CRC 或兩者的受試者。理論上,若 10,000 名受試者參與糞便潛血測試,且其中有 1,000 人患有大息肉、CRC、或兩者:

- 在 1,000 名患有大息肉、CRC 或兩者的患者中,有 850 人會在接受 gFOBTs 篩檢時被漏診。

- 在 1,000 名患有大息肉、CRC 或兩者的患者中,有 670 人會在接受 FITs 篩檢時被漏診。

在這理論上的 10,000 名受篩者中:

- 594 名被 FITs 檢驗的人將接受 “非必要” 的結腸鏡檢查—非必要的原因在於他們並非患有 CRC;且

- 594 名 gFOBTs 受篩者將接受 “非必要” 的結腸鏡檢查。

從上述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 FITs 漏診的 CRC 人數比 gFOBTs 少,而在兩種血液測試中有相同數量的人進行了非必要的結腸鏡檢查。

本文獻回顧研究結果可信度如何?
研究結果是可靠的,因為納入的研究大多符合我們在開始文獻回顧時所訂定的品質標準。

未來研究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調查, FIT 篩檢從長遠來看是否能減少腸癌病例及死亡的數量,並將這些發現與 gFOBT 篩檢的結果進行比較。

翻譯紀錄: 

翻譯者:吳曉蓉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