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性組織炎與丹毒的介入

此審閱檢視皮膚感染 '蜂窩性組織炎'與'丹毒'的介入。這兩個術語現在被大多數專家認為是相同疾病的不同呈現,所以在本審閱中一同考量。為了簡化,我們使用'蜂窩性組織炎'一詞同指兩種疾病。

蜂窩性組織炎是常見的疼痛肌膚感染,通常是細菌性,且在嚴重情形中它們或許需要住院治療。治療的方法多有不同,所以本審閱目標在於整裡可得最佳治療的相關證據。

感染最常影響下肢的皮膚但也會影響身上任何部分的皮膚,通常發生在皮膚受傷後。症狀包含嚴重疼痛、腫脹、與發炎,並常伴有發熱、寒戰、噁心,且通常會不舒服。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然而,腎上腺皮質固醇與物理治療也曾被用於降低疼痛、紅腫、腫脹以及改善皮膚循環。

我們找出25個隨機對照試驗。沒有兩個試驗調查相同抗生素,且沒有標準治療法可當做比較。我們無法定義蜂窩性組織炎的最佳療法,且我們有限的結論通常以單一試驗為根據。沒有單一療法明顯較具優勢。令人驚訝的是,口服抗生素似乎較靜脈提供的抗生素於中度到嚴重蜂窩性組織炎上更為有效。這應進行更進一步研究。經由注射進入肌肉的抗生素與經由靜脈一樣有效,且有較少的證據顯示有不良反應。在一個研究中增加腎上腺皮質固醇到抗生素中似乎縮短了住院長度,然而仍需更進一步試驗。一項單一小型研究顯示震盪治療或可增加康復機率,但應小心檢視單一試驗結果。我們的證據不足以就不良事件提出有意義的結論。

作者結論: 

我們無法定義最佳的蜂窩性組織炎治療方法以及就單一治療做出最佳建議。需要有試驗評估口服抗生素對照靜脈抗生素在社區環境中的療效,因為這包含了影響成本與舒適性的意涵。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蜂窩性組織炎與丹毒現在通常被認為是相同的病況:一種伴隨著嚴重疼痛與全身性症狀的皮膚感染。準則中建議許多種抗生素治療方法。

目的: 

想要評估非手術造成的蜂窩性組織炎介入的療效與安全性。

搜尋策略: 

於2010年5月,我們在考科藍皮膚群組專業註冊、考科藍資料庫中的考科藍對照試驗中央註冊、MEDLINE、EMBASE、與進行中試驗資料庫搜尋隨機對照試驗。

選擇標準: 

我們選擇了隨機對照試驗比較兩個或以上不同的蜂窩性組織炎介入。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審閱檢驗品質並摘錄數據。

主要結果: 

我們納入了25個研究共有2488名參與者。主要結果通常為”由參與者或醫療人員評定症狀,或是症狀解除的比率”。沒有兩個試驗檢驗相同藥物,因此我們將類似藥物類型分為同一組。

發現Macrolides/streptogramins類較青黴素類抗生素更為有效(風險比(RR) 0.84, 95% CI 0.73到0.97)。在3個試驗中涵蓋419名民眾,這些研究中的兩個研究採用口服macrolide對照靜脈注射(iv)青黴素,顯示口服治療較iv治療更為有效 (RR 0.85, 95% CI 0.73到0.98)。

三個研究總計有88名民眾,比較青黴素與頭孢菌素,顯示在治療效果上無差異 (RR 0.99, 95% CI 0.68到1.43)。

6個有538名民眾的試驗,其比較不同世代的頭孢菌素,顯示在治療效果上無差異(RR 1.00, 95% CI 0.94到1.06)。

我們發現僅有小型的單一研究探討抗生素治療期間長短、肌肉注射對比靜脈途徑、,腎上腺皮質固醇增加到到抗生素治療中與單有抗生素、以及震盪治療比較,所以沒有充分證據形成結論。僅有兩個研究調查嚴重蜂窩性組織炎治療方法與這些用於治療所選的不同抗生素進行比較,所以我們無法做出確切結論。

翻譯紀錄: 

Translated by: East Asian Cochrane Alliance

Translation supported by: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