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接受治療的非轉移性大腸癌受試者定期追蹤策略

此文獻回顧所要討論的問題是什麼?

高薪國家中,大約每20人中即有1人罹患大腸癌。但大多數病人(約三分之二)的病情可獲得治癒。手術切除或合併化學治療後的定期追蹤通常意味著回院看診,並接受一些檢查。許多人相信,回診追蹤可以挽救性命,但是我們並不確定:病人應多久回院看診、應接受哪些檢查,及何時應接受檢查。

為什麼此問題很重要?

除了回診費用昂貴,病人也可能因回診而感到焦慮與不便。另外,檢查費用昂貴,並且可能產生副作用。感覺良好的病人若經檢查發現癌症復發,且其癌症無法治癒,那麼發現復發性癌症可能無助於該病人或其家人。

我們的問題:

我們自問,大腸癌已醫治後,回診追蹤(即檢查和回院看診)是否對病人有幫助。我們研究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追蹤:有回診對比沒有回診;增加檢查次數對比減少檢查次數;由外科醫生、家庭醫生(GP)或護士進行追蹤檢查。

我們的發現:

我們找到19項研究,共有13,216名受試者。我們將結果與品質判斷同時呈現,以反映我們對結果的確信度。我們發現,回診追蹤並未提高整體存活率(高證據品質)、大腸癌存活率(中等證據品質)或無復發之存活率(高證據品質)。若病人回診,極有可能因癌症再次出現,而需要接受手術(高證據品質)。又因為回診,而在計畫性回院追蹤時可能會發現更多無症狀、「沉默」的癌症復發(中等證據品質)。檢查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副作用(傷害)之情況並不多見,然而增加回診追蹤的次數可能導致傷害增加(發表於兩項研究中;極低的證據品質)。醫療費用可能因回診追蹤的次數增加而提高(低品質證據)。回診追蹤的次數增加可能對生活品質幾乎沒有或沒有影響(中等證據品質)。

根據上述結果表示:

我們現在掌握的資訊顯示,提高回診追蹤次數的好處少之又少,並且與生活品質、傷害及醫療費用有關的證據也很少。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方法追蹤已接受治療的非轉移性(非續發性)大腸癌病人,或者我們是否應該追蹤。關於這種情況下的回診費用,我們知之甚少。鑒於病人的需求及關切,需要進一步研究回診追蹤的意義。

翻譯紀錄: 

翻譯者:廖櫻華
職稱: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