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於引產的羊膜剝離術

問題是什麼?

這項考科藍文獻回顧的目的為查明羊膜剝離術是否為一種在足月或接近足月時安全且有效的引產方法,以及它是否比正式的引產方法更有效。

為什麼這很重要?

通常,當持續懷孕被認為對孕婦或胎兒的危害可能比引產的不良影響更大時,將對孕婦施行正式引產。正式引產最常見的原因是過期妊娠(妊娠持續超過 42 週)。

羊膜剝離術相對來說是簡單且成本低廉的程序,旨在減少正式引產的使用,且無需住院即可進行。臨床醫師將 1 或 2 根手指插進子宮底部(子宮頸),並利用持續的環形移動將羊膜囊和子宮底部分離。正式引產包含使用藥物,像是前列腺素或催產素,以人為的方式刺激子宮,或破壞容納胎兒的羊水袋。

我們找到了什麼證據?

我們在 2019 年 2 月 25 日搜尋了證據。我們納入了 44 項隨機研究,這些研究涵蓋的國家廣泛,彙報了來自高、中與低收入國家的 6,940 位女性的研究結果。

這些研究比較了羊膜剝離術以及無介入或假介入的情況,也比較了陰道或子宮頸內的前列腺素、口服米索前列醇、催產素以及反覆羊膜剝離術進行比較。

在報告了財務資助的 7 項研究中,其中 2 項彙報了資助來自於製藥公司。總體而言,證據的可信度低。

主要研究結果

和沒有介入或假剝離(40 項涉及 6,548 位女性的研究)相比較,採用羊膜剝離術可能更容易自發開始分娩,但我們沒有發現無助產陰道分娩的明顯差異。女性也不太可能進行正式引產。我們也沒有在剖腹產、儀器陰道分娩、嚴重疾病、母親或胎兒死亡的組別中找到顯著的差異。

跟陰道或子宮頸內的前列腺素引產(4 項涉及 480 位女性的研究)相比,即使資料有限,我們發現結果均無差異。

在比較羊膜剝離術與靜脈注射催產素、有無破水或有陰道/口服的米索前列醇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數據不夠,無法得出任何結論。在不同頻率的羊膜剝離之間的比較也是類似情形。

這表示什麼?

羊膜剝離術看似對促進分娩有效,但現有證據表示,整體來說,這對無助產的分娩來說沒有影響。羊膜剝離術可能會減少正式引產的使用。只有 3 項研究報告了女性對羊膜剝離術的滿意度。她們對於羊膜剝離術表示正向的看法。即使羊膜剝離術可能會不舒服,她們仍覺得利多於弊,且大多數人會將其推薦給其他女性。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去確認我們的回顧發現,且確定羊膜剝離最理想的時間,以及接受 1 次以上的剝離是否有益。也需要更多從女性視角出發的資訊。

翻譯紀錄

翻譯者:王季羚 (學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Finucane EM, Murphy DJ, Biesty LM, Gyte GML, Cotter AM, Ryan EM, Boulvain M, Devane D. Membrane sweeping for induction of labou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2. Art. No.: CD000451. DOI: 10.1002/14651858.CD00045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