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性暴力和虐待后,支持和心理干预对恢复和治疗有多大帮助?

关键信息

•我们发现有证据显示,心理或社会(统称为“心理社会”)干预可能减轻成年期间遭受强奸、性侵害和性虐待之幸存者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及抑郁症状。

•本综述显示,干预措施不会恶化症状或导致不良反应。然而,由于大量受试者退出治疗或没有完成研究评价,这些研究结果尚不清楚。近期的研究更好地报告了有关受试者安全的信息,以及幸存者在接受干预措施后未完成治疗或健康与幸福评价的原因。

•因为研究将不同的受试者群体集合在一起,所以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干预措施最适合特定的幸存者群体,包括那些遭受长期或复杂创伤的群体,以及男性和性别少数族群。“新兴”干预措施有可能增加幸存者的治疗选择,但同时也有必要进行更多评价。

什么是“性暴力和性虐待”?

“性暴力和性虐待”是指任何未经同意发生的性活动或行为。包含强奸、性侵害、性虐待及性骚扰。这些会导致长期的情绪及身体健康问题。恐惧、羞愧、自责感及他人的负面反应往往会加剧这种影响。

如何治疗性暴力及性虐待幸存者?

在遭受强奸、性侵害或性虐待后,幸存者会有一系列身体、性健康及法律援助需求。心理社会干预可以响应幸存者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这些需求。有些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幸存者仔细地重新接触原始创伤的各层面,来“处理”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创伤聚焦认知行为治疗(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TF-CBT)。其他治疗则较少聚焦于创伤记忆,而是帮助幸存者应对性虐待后的生活(例如:不同形式的咨商、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需求的支持)。

我们想了解什么?

我们想知道心理社会干预是否有助于减轻幸存者在成年后因强奸、性侵害或性虐待而承受的心理健康影响。我们也想知道某些类型的干预措施是否比其他干预措施更有帮助。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比较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对于18岁以上遭受强奸、性侵害或性虐待的个体与对照组(一组未接受干预措施,但接受常规护理,被列入等候治疗的名单,或得到像是传单这种非常少的帮助的受试者)影响的研究。我们寻找在接受干预措施后,各组之间创伤及抑郁症状、退出干预措施(未完成)的人数,以及任何跟干预措施或研究有关的不良反应的差异。

关于研究及其受试者

我们发现36项研究将已达性同意年龄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或对照组。邀请到的受试者来自不同的环境:社区、大学、人们寻求协助之处,比如心理健康或性创伤(例如:性侵害专业防治中心或急诊室),或遭受性暴力后出现问题(例如:基层健康诊所);以及媒体邀请。研究包含3992名幸存者;只有27名为男性。百分之六十的受试者是黑人或来自少数民族或文化背景。平均年龄为36岁,几乎所有人都有PTSD症状。

大多数研究在美国完成(26项)、有2项来自南非、2项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还有几项单一研究来自澳洲、加拿大、荷兰、西班牙、瑞典及英国。5项研究未揭露资金来源;其他有报告的来源则为公共基金。

半数以上的干预措施都是以CBT为基础。支持大多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一对一提供,疗程从1到20次不等。

我们发现了什么?

参与心理社会干预的幸存者在干预完成后不久,其PTSD及抑郁症状可能会大幅减轻。和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干预措施的幸存者中,未完成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这是根据少数研究得出的结果。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可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仅7项研究报告21件不良反应,这表明大多数研究人员可能没有积极监测干预措施或参与研究的负面影响。

证据的局限性有哪些?

考虑到研究之间的变异程度(例如:幸存者经历的类型、广泛的干预措施及研究规模),我们对研究结果信心不足。幸存者分组可能并非完全随机。除此之外,未完成干预措施或研究评价的幸存者可能与完成干预措施或研究评价的幸存者在重要的方面有差异(例如:健康问题较轻/较严重)。

证据的时效性如何?

该证据是到2022年1月为止的最新证据。

作者结论: 

本综述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成年期间遭受强奸、性暴力和性虐待的幸存者在经历心理社会干预后,治疗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可能会大幅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心理社会干预似乎并没有增加治疗的退出或不良事件/影响。然而,辍学和研究流失的数量普遍很高,可能忽略了接触干预措施和/或参与研究的危害。此外,特定干预 类型 的差异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的结论是,一系列行为学和基于CBT的干预措施可以在短期改善强奸、性侵犯和性虐待幸存者的心理健康。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治疗和支持方法时必须考虑个人的需求和偏好。本综述的主要结局集中在治疗后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获益是否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然而,从缺乏阳性比较的研究中获得此类证据可能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因此,我们建议研究对不同干预类型进行头对头直接比较;特别是具有一年以上随访期的新型新兴疗法。此外,研究人员应重点关注男性幸存者和患有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亚组的治疗效益和成本。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遭受强奸、性侵犯和性虐待对心理健康产生终身影响。延长暴露(Prolonged Exposure, PE),认知加工疗法(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 CPT)以及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s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是提供给幸存者最常见的干预措施,可以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和其他心理影响。除了这些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和行为方法之外,还有一系列低强度的干预措施,以及新兴的非暴露性方法(创伤敏感瑜伽、创伤记忆再巩固和生命整合)。本系统综述及时评价了针对成年后遭受强奸、性侵犯或性虐待的个体提供的任何类型的心理社会干预的国际证据。

研究目的: 

评价心理社会干预对成年期遭受强奸、性侵犯或性虐待的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检索策略: 

2022年1月,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等12个数据库和3个试验注册库。我们还检查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联系了作者和专家,并进行了引文检索。

纳入排除标准: 

任何通过随机或准随机方法将个体或整群分配至社会心理干预的研究。将对18岁及以上的人在遭受强奸、性侵犯或性虐待后实施治疗性的社会心理干预与没有或极少的干预、常规护理、等候名单、仅药理或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我们根据Cochrane常见精神障碍小组(Cochran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Group)的心理治疗清单对社会心理干预进行分类。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学程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36项研究(1991年至2021年),其中3992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60个实验组(3014名;76%)和23个非活动比较条件组(978名,24%)。

实验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32组;行为干预10组;综合疗法3组;人文主义关怀3组;其他心理导向的干预措施5组;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干预7组。涉及1至20次(中位数11次)传统面对面形式(41次)或其他个人形式(4次);小组形式(9次);或者只涉及计算机交互(6次)。大多数研究在美国进行(n=26);两项来自南非;两项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西班牙、瑞典和英国的研究各一项。5项研究没有披露资金来源,所有披露的资金来源均为公共资金。

受试者来自不同场合:来自社区、媒体、大学和人们可能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地方(如战争退伍军人)、遭受性创伤后寻求帮助的地方(性侵犯中心和急诊科)或因性暴力经历而产生的问题寻求帮助的地方(如性健康/初级保健诊所)。随机分配的受试者中99%是女性(3965名受试者),只有27名男性。一半是黑人、非洲人或非裔美国人(1889名受试者);40%白人/高加索人(1530名受试者);10%属于其他种族背景(396名受试者)。加权平均年龄为35.9岁(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9.6)。82%的受试者在成年期经历过强奸或性侵犯(3260/3992)。22项研究(61%)需要满足测量的PTSD诊断阈值才能纳入;然而,94%的受试者(2239/2370)在入组时报告有临床相关的PTSD症状。

社会心理干预与非阳性对照组的比较发现,治疗对于社会心理干预在减少PTSD(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 SMD)=0.83,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2, -0.44]; 16项研究,1130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基于Cohen’s D的大效应量);和抑郁(SMD=0.82, 95% CI [-1.17, -0.48]; 12项研究,90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大效应量)方面可能有有益作用。然而,与对照组相比,社会心理干预可能不会增加退出治疗的风险,风险比为0.85(95% CI [0.51, 1.44]; 5项研究,242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23项研究比较社会心理干预与非阳性对照组的研究(801名受试者)中有7项研究报告了不良事件,有21个事件被报告。与对照组相比,心理社会干预可能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风险比为1.92(95% CI [0.30, 12.41]; 6研究;622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

我们使用RoB 2工具对总共49个报告的结果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价。高偏倚风险影响了43%的PTSD结果;59%的抑郁症状结果;40%的退出治疗结果;三分之一的不良事件结果。最大的偏倚来源是随机化问题和缺少结局资料。异质性也很高,范围从I 2 =30%(不良事件)到I 2 =87%(PTSD)。

翻译笔记: 

译者:陈家怡、张楠婷(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审校:袁晓佳(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国际传播)),2024年3月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