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瘤是大脑血管的异常肿胀。它们的存在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一小部分最终会导致出血,从而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治疗血压等危险因素),显微外科夹闭术(用夹子夹住动脉瘤的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小手术,将线圈置于动脉瘤内部使其阻塞)。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不同的潜在风险和益处,目前理想的治疗方式尚无定论。

系统综述问题

我们研究了保守治疗与介入治疗(显微外科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术)的疗效,以及显微外科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检索日期

检索日期截止至2020年5月25日。

研究特征

本综述纳入了两项试验:一项发表于2011年的随机试验,涉及80名受试者,(随机试验是指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治疗组中的其中一个的研究类型),该试验评价了使用血管内栓塞术的保守治疗;还有一项是发表于2017年的随机试验,涉及136名参与者,该试验评价了显微外科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主要研究结果

现有证据有限,无法表明通过一年的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血管内栓塞术或显微外科夹闭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症状是否会表现出差异。

证据质量

几乎没有发现有关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最佳治疗方法的证据。由于受试者人数少及结局数据缺失,证据的整体质量极低。需要有更多受试者参与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结论: 

目前没有足够的高质量证据支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显微外科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术)。需要进一步的随机试验来确定手术治疗是否比保守治疗更好,如果是,那么需要确定哪些患者适合哪些手术方案。未来的研究应注意纳入重要特征,例如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和后循环)、缺血程度(大中风)和住院时间。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普通人群中相对常见的病变,患病率为 3.2%,且随着非侵入性颅内血管成像技术的可用性越来越高,该病变也越来越容易被诊断出来。如果不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12%的人会立即死亡,超过30%的人会在一个月内死亡,25%至50%的人在六个月内死亡,30%的幸存者不能完全康复。然而,大多数颅内动脉瘤并不会出血,而且其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

研究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风险和获益。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ENTRAL(Cochrane Library 2020,第5期),MEDLINE Ovid,Embase Ovid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健康科学信息数据库(LILACS)。我们还检索了ClinicalTrials.gov和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从成立起到2020年5月25日的研究。我们未限制研究所用语言。我们联系了该领域的专家,以确认进一步的研究和尚未发表的试验。

纳入排除标准: 

对比保守治疗与介入治疗(显微外科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术)和显微外科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无混杂因素的真正随机试验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根据以上标准独立筛选试验,评价试验质量和偏倚风险,提取数据,以及使用GRADE评级法评价证据质量。我们使用了意向性治疗分析(ITT)策略。

主要结果: 

我们在系统综述中纳入了两项试验:一项涉及80名受试者的前瞻性随机试验,其将保守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比较,以及另一项涉及136名受试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其将利用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进行比较。

保守治疗组和血管内栓塞术组的结局事件没有差异。

新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功能缺损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受试者中更常见(16/65,24.6%;15.8%至36.3%)与7/69(10.1%;5.0%至19.5%);优势比(OR)为2.87(95%置信区间(CI)1.02至8.93;P=0.038)。超过5天的住院时长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受试者中更为常见,(30/65,46.2%;34.6% 至 58.1%)和6/69(8.7%;4.0% 至17.7%); OR 8.85(95% CI 3.22至28.59;P<0.001)。一年的临床随访显示,1/48夹闭术和1/58卷曲术受试者死亡,1/48夹钳术和1/58卷曲术受试者致残疾(改良Rankin量表>2)。然而,证据质量极低。

翻译笔记: 

译者:王茜亚(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翻译硕士),审校: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10月1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