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放射治疗技术与传统放射治疗技术(即光子辐射)治疗脊索瘤

研究问题是什么?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可以在脊柱的任何位置生长。由于某些位置难以到达,因此即使在积极的手术后,一些肿瘤仍无法被切除。遇到这种情况时,对术后区域进行放疗能有助于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鉴于肿瘤靠近脊髓及其他重要器官,医生需要特殊的放射技术在尽可能降低对人体健康组织的伤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

本综述为何重要?
在本次综述完成时,尚无证据证实质子治疗与传统光子放射治疗相比的获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综述找到数种用于质子和光子治疗的药物运载技术。如有对比质子治疗和光子治疗的最新技术的新证据出现,我们将更新此综述。

综述目的:
本Cochrane综述的目的是查明质子治疗是否能够比光子治疗更有效地改善局部控制,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减少治疗相关毒性作用。我们检索并分析了所有相关研究以回答该问题。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纳入了6项研究,共招募了187名脊索瘤成人患者,其中4项研究纳入了meta分析。我们不确定质子放射治疗与传统光子放射治疗相比是否能改善局部控制,因为我们对证据的信心极低(2项观察性研究,39名患者)。我们不确定质子治疗与光子治疗相比是否会降低死亡率(4项观察性研究,65名受试者)、复发率(4项观察性研究,94名受试者)或治疗相关毒性(1项观察性研究,33名受试者)。

证据质量:
由于所有纳入的观察性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且研究的样本量非常小,同时患者在研究之间的随访期持续时间范围不同,我们发现所有结局的证据质量都非常低。

作者结论:
从现有证据来看,我们无法得知用于脊索瘤成人患者的质子治疗是否具有临床上可观的益处和可承受的危害。

现有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完全是非随机设计,并且投入不足,极为不精确。任何基于现有不充分证据的效果预估都非常不确定,并且可能会随着未来的研究而改变。

作者结论: 

目前缺乏已发表的证据来证实质子或光子治疗脊索瘤的临床效果差异。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人们应前瞻性地收集和发布多机构数据,以帮助确定最能从现有放射治疗技术中受益的人。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具有很高的局部复发倾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的位置,完全切除往往是不正常的。同样,周围健康器官耐受的放射治疗 (RT) 剂量通常低于提供有效肿瘤控制所需的剂量。因此,临床医生研究了不同的放射输送技术,该技术通常与手术相结合,旨在提高治疗率。

研究目的: 

评估质子和光子辅助放疗 (RT) 对活检确诊脊索瘤患者的影响和毒性作用。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ENTRAL(2021 年,第 4 期);MEDLINE Ovid(1946年至2021年4月);Embase Ovid(1980年至 2021年4月)和临床试验在线注册库,以及截至2021年4月的科学会议摘要。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脊索瘤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以治疗为目的的采用质子或光子的放射治疗,其形式为分次放疗、SRS(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BRT(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或 IMRT(调强放射治疗)。我们仅对纳入患者同时接受质子和光子治疗的结局的研究进行分析。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结局是局部控制、死亡率、复发率和治疗相关毒性作用。我们遵循当前的标准Cochrane方法程序进行数据提取、管理和分析。我们使用ROBINS-I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并采用GRADE评估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涉及187名成人患者的6项观察性研究。我们判断所有研究都存在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中纳入了4项研究。

我们不确定质子治疗与光子治疗相比是否效果更差或对局部控制没有影响(风险比(HR)5.34,95%置信区(CI)0.66至43.43;2项观察性研究,39名患者;极低质量证据)。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5个月至66个月。我们不确定质子治疗与光子治疗相比是否效果更差或对死亡率没有影响(风险比5.34,95%置信区0.13至1.57;4项观察性研究,65名患者;极低质量证据)。

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3至10年。我们不确定质子治疗与光子治疗相比是否效果更差或对复发率没有影响(风险比0.34,95%置信区0.10至1.17;4项观察性研究,94名患者;极低质量证据)。

一项研究评估了与治疗相关的毒性作用,并报告了四名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出现颞骨辐射性坏死、辐射性脑干损伤和慢性乳突炎;一名接受光子治疗的受试者出现耳聋、第七颅神经麻痹恶化和溃疡性角膜炎(风险比(RR)1.28,95%置信区0.17至9.86;1项观察性研究,33 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没有证据表明质子会降低毒性作用。

仅有极低质量的证据表明与光子治疗相比,质子治疗在局部控制、死亡率、复发率和治疗相关毒性作用方面的具有优势。

翻译笔记: 

译者:李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翻译硕士),审校: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10月1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