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触发的无创性呼吸支持预防早产儿呼吸衰竭

系统综述问题

与其他模式的无创呼吸支持相比,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是否能预防早产儿呼吸衰竭?

背景

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在婴儿试图呼吸时使用来自呼吸肌的电信号来引导。这为婴儿提供了与其自身呼吸同步且与呼吸强度成比例的支持。它有可能帮助婴儿避免使用呼吸管进行侵入性呼吸支持。目前尚不清楚这对早产儿的预后是否有有益的影响。

研究特征

截至2019年5月10日,通过检索医学数据库,我们找到了15项评估婴儿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效果的研究。在这15项研究中,有两项研究(共涉及23名早产儿)符合纳入研究的条件。十项研究在等待发表或正在进行中。

关键结果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有限,无法确定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对重要结局的影响。我们只能在综述中纳入二项小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两项研究都涉及婴儿的呼吸支持类型从一种转为另一种,并都关注呼吸模式的短期变化。

证据质量

由于数据有限和证据质量极低,我们无法在本次综述中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需要大型、高质量的研究来确定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是否可以预防呼吸衰竭。

作者结论: 

由于数据有限和证据质量极低,我们无法确定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在预防早产儿呼吸衰竭方面是否有效或安全。需要大型的、有充分把握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确定膈肌触发的无创性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应用是否有效或安全。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是指通过膈肌的电活动来触发呼吸的开始和结束,通常被称为无创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on-invasive 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IV-NAVA)。它提供与婴儿的吸气压力的变化成正比的可变的吸气压力。NIV-NAVA能够提供有效的、无创的、同步的、多级的支持,并可能减少对有创通气的需求;然而,它对短期和长期结局的影响,特别是在早产儿的应用中,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评估与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相比,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对早产儿(孕期<37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将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或在干预时矫正孕期不足28周的早产儿作为一个亚组进行评估。

检索策略: 

我们使用Cochrane新生儿标准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 2019,第5期)、MEDLINE via PubMed(1946 - 2019年5月10日)、Embase(1947 - 2019年5月10日)和CINAHL(1982 - 2019年5月10日)。我们还检索了临床试验数据库、会议记录以及检索到的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以寻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和准随机临床试验。

纳入排除标准: 

比较应用于早产儿的膈肌触发的无创呼吸支持和其他无创呼吸支持的随机和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试验,评估试验质量并从纳入的研究中提取资料。我们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且以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风险比(risk ratio, RR)、风险差(risk difference, RD)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来描述治疗效果。我们使用通用逆方差法来分析交叉试验的特定结局。我们使用GRADE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

主要结果: 

有二项小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23名符合研究条件的婴儿。在分析中只有一项涉及16名婴儿的试验报告了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结果表明NIV-NAVA和NIPPV在模式无效方面无差异(RR=0.33,95% CI [0.02,7.14];RD=-0.13,95% CI [-0.41,0.16];1项研究,16名婴儿;无异质性)。

两项试验均报告了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特别是交叉试验(共22名婴儿;1例因初始模式无效而被排除)。一项涉及七名婴儿的研究报告,NIV-NAVA与NIPPV相比,最大吸氧浓度(FiO2)显著降低(MD=-4.29, 95%CI [-5.47, 3.11];无异质性)。在纳入了22名婴儿的二项研究的meta分析中不同模式之间的最大膈肌电活动(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 Edi)信号无差异(MD=−1.75, 95%CI [−3.75, 0.26];I2=0%),与NIPPV相比,NIV-NAVA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MD=7.22, 95%CI [0.21, 14.22];I2=72%)。纳入的研究没有报告其他相关结局指标。

翻译笔记: 

译者:杨钰荣(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审校:靳英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2021年7月1日。

Tools
Information